王校長最近是陷入自我認同的自強化螺旋了嘛,招生前夕各種走穴、加強宣傳真的無可厚非,但是”驚人“發言,真的讓人難以理解,到底是怎么了。
同期,由企業家虞仁榮捐款建設的東方理工大學,就顯得很低調了。
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暫名)在2021年3月創辦;福耀科技大學(暫名)在2022年5月創辦
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投資人是虞仁榮;福耀科技大學投資人是曹德旺
寧波東方理工大學創校校長陳十一;福耀科技大學第3任校長王樹國
虞仁榮投資460億元創辦東方理工大學;曹德旺首期捐資100億元籌建福耀科技大學?。
就這三個問題來說:
“如果梁文鋒繼續讀博士,還有今天的DeepSeek嗎?
如果王興興繼續讀博士,還有今天的宇樹科技嗎?
如果汪濤繼續讀博士,還有今天的大疆嗎?”
從演講的角度來說在發言現場,使用層層遞進的排比句,確實可以增強氣勢,可以讓現場觀眾暫時失去理性的思考陷入到演講者的演講技巧陷阱,從而掌聲雷動。
但現實是有沒有DeepSeek、宇樹科技、大疆和創業者是不是博士,之間沒有任何因果關系,演講者只是從萬紫千紅的要素中精準的摘取一朵小紅花,在辯論技巧上屬于”詭辯“,不符合科學研究的基本出發點。
再說第二個問題:
“真正的能力是在實戰狀態下磨練出來的”,“沒有一個人的能力是培養出來的”。
一個企業的成功,難道只要是磨練出優秀的產品就行?不懂企業經營,不會金融市場融資,不會搞定投資者,就可以實現質的飛躍?
現實有一個絕佳的例子:
泥腿子篾匠的李云龍-確實是”實戰狀態下磨練出來“,李云龍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是建國后,還是進入軍事院校封閉式學習,為啥?
知識理論可以更好的指導行為。 知識理論從進化的角度來說,是遠高于實踐經驗。經驗只是一家之言,而知識理論正是可以“推而廣之”。要不然為何古人的人生三大追求:立功、立德、立言。
最后想說一句,近百年科學的發展,積累了海量的專業知識,一個人如果不能經過專業化培訓,肯定是會走彎路,尤其是經營一個穩定的企業,沒有專業的知識和專業的團隊來運營,或許是時代機遇降臨,使得當事人可以盛極一時,但過眼云煙的時光,必然是一閃而過。
1978年至今,一代又一代的企業家,眼看他起高樓 眼看他宴賓客 眼看他樓塌了,這些殘酷的現實,就真的就不能帶給現代人一絲絲的啟發嘛。
成功的定義,堅決要遠離追求“一時的風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