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大了,不代表戲路就寬了!
“資深演員”這個稱呼,
這些年被用得泛濫成災。
有些人在圈子里混了幾十年,演技依然讓人難以恭維。
以曾黎為例,她可是中戲96級“八大金釵”之一,跟章子怡、梅婷、袁泉是同班同學。
早年間,《男才女貌》《理發師》這些作品里,她的形象清新又靈動,贏得了不少粉絲的喜愛。
2022年在《星漢燦爛》中,她飾演的母親溫柔且堅韌,哭戲更是觸動人心,大家一致認為她是實力派。
然而同年某頒獎禮上,她卻與最佳女配角失之交臂,網友們議論紛紛。
有人評價她的表演雖然穩健,但缺乏驚喜,“就像一道經典的紅燒肉,雖美味但吃久了難免乏味”。
到了2025年的《長夜深海》,她嘗試挑戰復雜的反派角色,試圖擺脫“溫柔”的標簽,結果因臺詞咬字不清,被批評為“用力過猛,缺少靈魂”。
即便如此,她仍然擁有一大批忠實粉絲。不過有細心的粉絲發現,
他們送給曾黎的定制徽章竟然出現在二手交易平臺上,標價僅為88元。
更令人失望的是,賣家賬號還出售大量未拆封的粉絲信件和活動周邊。
曾黎對此事的回應顯得有些滑稽,她通過法律途徑起訴粉絲,
要求對方書面道歉并解釋原因。
這種處理方式更像是她骨子里的一種傲慢。
張國立
張國立曾經是熒幕上的金字招牌。
當年,《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康熙皇帝,威嚴又接地氣,塑造得栩栩如生,觀眾看得心服口服。
話劇《朱麗小姐》、電影《一九四二》等作品更是讓他獎項拿到手軟,業內地位相當穩固。
然而現在呢?爭議不斷。2025年的新劇《我的后半生》,他70歲高齡出演一位喪偶后在婚戀市場大放異彩的退休教授,
劇情狗血至極,讓網友直呼尷尬,甚至調侃這是“老年瑪麗蘇”。
此外,他還因為代言的品牌出問題,導致形象受損。
近年來,他涉足綜藝、配音、代言等領域,作品數量多得像流水線作業,但豆瓣評分大多不到6分。
從實力派逐漸變成“什么都接”的多面手,他的光環似乎被自己慢慢消耗殆盡。
要想成為真正的老戲骨,僅靠資歷可遠遠不夠,每部戲都必須全力以赴。
趙雅芝
趙雅芝堪稱港劇黃金時代的頂流花旦。
1992年《新白娘子傳奇》中的白素貞,溫婉動人仿佛從畫中走出,仙氣十足,成為幾代人心目中的經典形象。
這個角色讓她名利雙收,但也成了她的緊箍咒。2021年的《上陽賦》中,她再次穿上古裝試圖突破自我,結果觀眾滿屏彈幕“白娘子又要施法了”。
那些標志性的動作——點頭、伸手,瞬間把人拉回到30年前的情景。
她的表演風格仿佛停留在90年代,未能跟上當下觀眾對古裝劇日益挑剔的眼光。
經典角色固然能讓人銘記一生,但也可能成為束縛演員發展的枷鎖。
要成為老戲骨,就得學會擺脫過去的影子,每次表演都如同重新開始。
張鐵林
張鐵林憑借98版《還珠格格》中的皇阿瑪一角大火,既霸氣又不失可愛,主題曲傳遍大街小巷。
之后在《鐵齒銅牙紀曉嵐》中,他與張國立、王剛組成的“鐵三角”,對手戲精彩絕倫,堪稱下飯神器。
憑借這幾部作品,他成為了“皇帝專業戶”,導演只要有皇上角色就會想到他。
可是近年來,他的演技似乎停滯不前。生氣時只會瞪眼吼叫,傷心時則擠兩滴眼淚,網友戲稱他為“吹胡子瞪眼梗脖子三連招”。
好友張豐毅忍不住吐槽:“除了瞪眼你還真能干啥?看著我都覺得累。”
如今,他很少拍戲,反而頻繁出現在綜藝節目中,演技卻毫無進步。
如果演員總是重復同樣的角色類型,觀眾遲早會感到厭倦。
要想成為老戲骨,就必須在每個角色中挖掘新的亮點,避免淪為表情包。
倪大紅
倪大紅憑借《都挺好》中的蘇大強一角火遍全網。
這個自私又膽小的老頭兒,卻讓人又恨又憐。他的微表情以及抖手的小動作,演繹得淋漓盡致,榮獲白玉蘭最佳男配角實至名歸。
然而2024年的新劇《長風破浪》中,他飾演一位深思熟慮的家族長者,口碑卻一落千丈。
皺眉、瞇眼、抖嘴角,依舊沿用“蘇大強”式的表演套路,觀眾紛紛吐槽“簡直就是蘇大強穿越到古代換了套衣服”。
豆瓣評分僅為5.8,評論區一片質疑聲。
他自己辯解說“角色需要夸張”,但觀眾并不買賬,認為這種套路用多了就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回想他在《懸崖之上》中的表現,那種克制而飽滿的演技,眼神中全是戲,足以證明他完全能夠駕馭復雜角色。
然而,“蘇大強”的成功猶如一個框,將他牢牢困住。
如果新角色總是帶著舊角色的影子,那么老戲骨之路還能走多遠呢?
張豐毅
張豐毅是熒幕硬漢的代表人物。
《赤壁》中的曹操霸氣外露,《龍門飛甲》中的太監陰鷙深沉,眼神都能殺人。
2025年的新劇《愛之涅槃》中,他飾演一名退伍老兵,本想展現柔情一面,卻被批評為“像塊石頭,硬邦邦沒有溫度”。
網友調侃他“像是從歷史書中走出來的雕塑”,缺乏生活氣息。
朋友王志文私下評論他“演戲太過用力,缺少煙火氣”,這句話雖然沒有公開,但在業內廣為流傳。
近年來,他參演了《宣判》《護衛者》等作品,數量不少,但評分普遍在6分左右,觀眾批評他角色過于單一,總是硬漢套路。
實際上,他在《霸王別姬》中飾演段小樓時,細膩且糾結的表現早已證明他并非只會硬漢角色。
然而現在的角色似乎將他限制在一個框架內,動彈不得。
如果演員被某種特定形象捆綁,遲早需要尋找突破之道,否則老戲骨的稱號只會變成空殼。
提到丁勇岱,就不得不提最近的“胖都來”事件。
明明他擁有眾多代表作,經濟條件也十分優越,
為何還會做出如此破壞觀眾緣的事情呢?
視頻中,他笑容滿面,齊聲祝福,話語整齊劃一,大致就是“祝胖都來開業大吉,生意興隆”之類的客套話。
再深入探討他的演技,提到他時確實令人佩服。
2024年的一部都市劇中,他飾演一位刻板的企業家,表演過于機械化,被批評為“像在演話劇”,豆瓣評分僅為6.2。
有觀眾認為,他在年代劇和刑偵劇中氣場十足,但在現代劇中少了些生活氣息。
丁勇岱的實力毋庸置疑,但選角和表演風格必須契合角色,否則即使演技再好也容易翻車。
老戲骨的道路,需步步謹慎。
章子怡
章子怡是電影界的傳奇人物。從《我的父親母親》中純真的招娣,到《一代宗師》中風情萬種的宮二,
每個角色都在她身上活靈活現,她是華語影壇首位大滿貫影后,實力非凡。
然而轉戰電視劇《上陽賦》時,她卻遭遇了重大挫折。
40歲的她飾演15歲的少女,想要表現出天真爛漫,但眼神中的疲憊卻難以掩飾,觀眾直呼違和。
更為扎心的是,她在《演員請就位3》中批評年輕演員“不該接不適合的角色”,結果自己也被這番話反噬。
電視劇節奏較慢,注重細節,她那種電影式的爆發力并未得到充分發揮,口碑驟降。
電影與電視劇玩法截然不同,跨界翻車說明即便是頂尖演員,也需要適應新領域的規則。
老戲骨不是單靠獎杯堆砌而成的,而是要讓觀眾每次都感到信服。
范明
提起范明,腦海中立刻浮現出《武林外傳》中的邢捕頭,憨厚又機靈,一句臺詞就能逗樂觀眾。
《炊事班的故事》中的老高同樣是一個自帶笑點的角色,演繹得生動有趣,觀眾看了忍俊不禁。
他的喜劇天賦似乎與生俱來,宋丹丹稱贊他是“天才型演員”,金星也表示他演技干凈,實力過硬。
然而2023年,他主演了兩部網絡電影《兒大不由爹》和《縮小人特工隊》,
試圖繼續發揮喜劇特長,結果笑點尷尬得讓人捂臉,網友批評毫不留情,豆瓣評分低至4分。
有人認為,作為國家一級演員,他的演技沒有問題,問題出在劇本質量太差。
2005年的《民工》中,他一段哭戲被觀眾盛贊“演技炸裂”,證明他也能勝任正劇角色。
但由于喜劇標簽貼得太牢,觀眾一看到他就想笑,轉型正劇的道路走得異常艱難。
要想成為老戲骨,僅僅會逗樂觀眾是不夠的,還需要讓觀眾看到你也能演繹催淚的情感。
演藝圈如同一條漫長的跑道,年齡并不是終點,演技與口碑才是關鍵。
真正的老戲骨,是用一個個鮮活的角色書寫對戲劇的熱愛,對觀眾的真誠。
時代在變,觀眾的口味也在變,唯有傾盡全力的表演,才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信息來源】
光明網2025-4-30
新華網2024-5-2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