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斌 編輯:馮曉暉
本系列發布九江文史類研究文章。歡迎投稿,稿件要求及聯系方式見自動回復。
江州數屠后,黃梅填九江。
早二十年前,九江城內的居民如果考究其祖居地,可能有近半數都在九江對岸的湖北省黃梅縣。歷史上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黃梅縣的小池鎮、孔壟鄉等地都屬于九江管轄,直到1936年7月1日才劃歸黃梅。由于這一淵源,加上兩地歷來聯系緊密,很多黃梅人都來九江城里討生活,各種蔬菜特產也運到九江城里來售賣,久而久之,行商變坐商,慢慢的,這些人就在九江落了戶。
另外,九江由于地處長江之濱,是南北九省通衢,水陸交通十分便利,既是商業重鎮,又是戰略要地,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歷史上發生了多次殘酷的戰爭,尤其是四次慘絕人寰的屠城,給九江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也是因為四次屠城,為黃梅人進入九江創造了條件。
這四次屠城,已經血淋淋地記述在國家的史冊、九江的方志、古人的筆記里,至今讀來還令人心悸不適,真正是一段不堪卒讀的慘痛歷史。這四次屠城是宋初曹翰屠城、建炎李成屠城、順治乙酉左良玉屠城、咸豐戊午湘軍屠城。
第一次曹翰屠城事件,還和修水有些關系。
宋朝于公元960年建立,隨即開始了南征北討的一統天下的征戰。開寶八年(975)年末,宋軍大將曹彬率軍攻克了南唐都城金陵,一代詞帝、南唐后主李煜倉皇辭廟,被車送開封,開始了三年的囚禁生活。在離開金陵之前,曹彬命令李煜擬就招降詔書,傳詔南唐各地。地方官及所有守將接詔歸降,宋軍兵不血刃地接收了南唐幾乎所有的城池和百姓。但是,招降詔書遞送到江州,卻遭到了江州都指揮使胡則及有關軍校的質疑。
胡則,出生哪里,經歷如何,史書都無記載。但其死守江州的事跡,在很多史志和私人筆記中都有較為詳盡的描述。江州城破之后,大將曹翰縱兵屠城劫掠,亂兵殺得江州城內尸積如山,血流成河,余尸拋江,“屠城無噍類。”(《宋史·曹翰傳》)
“無噍類”,就是沒有活著的生物,連豬羊貓狗等統統殺光,主將胡則一家應該是屠殺的重點對象。但他有個兒子卻落戶當時的分寧,現在的修水。
《義寧州志》記載,清朝嘉慶十四年(1809),義寧州奉仙鄉古仙壇里有處地方塌陷,露出了一塊宋代的墓碑,這塊墓碑鐫刻的時間為宋真宗乾興元年(1022),刻碑時間和江州屠城的976年,僅有46年。墓碑為《徐曙妻胡夫人墓碑序》。
墓碑序中載明:徐曙的妻子姓胡,大名叫什么沒有寫清,古代一般也不會寫清女人的名諱。這個胡夫人的父親叫胡瑊,胡瑊的祖父就是胡則。胡則的祖上曾經有人在晉朝的時候當過江夏太守,后來遷居到豫章西安縣武寧鄉馴獸里。西安縣武寧鄉就是今天修水縣征村鄉、山口鎮、漫江鄉,銅鼓縣大塅鎮、帶溪鄉、三都鎮、定江鎮一帶。馴獸里這個地方現在叫什么名字,具體在武寧鄉什么地方有待考察。這么看來,胡則應該就是修水人,故修水在清朝同治年間編纂的《義寧州志》將胡則列入《人物志·名臣》篇。
《義寧州志》胡則傳
下面,我們來看看胡則死守江州城的故事。
后主李煜的招降詔書遞送到江州的時候,江州最高地方長官——刺史謝彥賓,集合所有將佐文官宣讀后主詔書,準備投降事宜,迎接宋軍入城。
江州指揮使胡則,聽了謝彥賓宣讀的詔書和投降事宜的安排,非常氣憤,憤憤不平地走出了府衙,立即召集部下商議。他對大家說,我和大家世受皇帝李家的賞賜和恩德,怎么能辜負皇帝?!況且詔書是真是假還不清楚。刺史對朝廷和皇帝不忠,準備投降,那就污損了我們江州的忠義名聲。你們能夠跟從我死守州城,為忠義而死嗎?大家齊聲高呼:好!
胡則和軍校宋德明立即率領兵士攻入府衙,將刺史謝彥賓抓住殺死,大家推舉胡則為江州刺史,全面負責守城重任。胡則走馬上任,立即安排守城事宜,號令一出,全城肅然。
胡則是一個忠于朝廷,戰斗經驗豐富的老將領,他曾經跟從南唐名將劉仁瞻堅守壽州(今安徽壽縣)一年多,積累了豐富的守城經驗。而江州地處廬山腳下長江之濱,北面是長江天塹,東西兩面均有大湖,只有南面連接陸地。由于江州是戰略要地,歷朝歷代的守將都十分重視城墻的修筑和加固,胡則守城時,江州已是高墻深壕,在冷兵器時代,可以說是城堅池險固若金湯。在分派兵丁防守各段城墻和重點地域外,胡則還動員組織民眾全力支持守城,城內所有人員及物資全部清查,然后統一調配,組織士民中青壯年進行訓練,加入守城大軍。至此,守軍萬事俱備,嚴陣以待,只等宋軍前來攻城。
此時,宋朝大軍在主將曹翰的帶領下,挾摧枯拉朽之勢將江州城團團圍住,只等一聲號令,小小江州城將被碾成齏粉。令曹翰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在其幾近三十年的軍旅生涯中,碰到了平生第一個硬茬,第一個真正的對手。
攻城戰斗在宋軍的充分準備中開始,但一天下來,宋軍將所有準備的攻城工具和戰法都用完,還戰死了不少兵士,但卻沒有任何進展。晚上,將領們齊聚曹翰帥營商量對策,大家七嘴八舌提出各種各樣的攻城辦法,漏夜分頭去進行第二天的攻城準備。
第二天天一蒙蒙亮就開始了攻城戰斗。對待宋軍新的攻城方式,胡則都有破解方法,因為在壽州一年多的守衛戰里,他幾乎見識了當時條件下所有的攻城方式。胡則見招拆招,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宋軍又連續整整攻擊了三天,還是困于堅城之下。第四天,只能在暮色之中沮喪地鳴金收兵。
曹翰等一批將官,站在高地,眺望著硝煙暮色之中的江州城,城墻就像一座巍峨穩固的大山,綿延在滾滾大江的邊上,南唐國的旗幟依然在晚風中迎風招展,值守士兵還在城墻上往復巡查,保持了百倍的警惕。曹翰長嘆一聲,悠悠地向周邊的將領下令,從明天開始,對江州城,只圍不攻,不放進一人,不放出一人,將城內軍民困死。從此之后,江州戰場陷入了雙方對峙,到處沉寂的怪異局面。
一晃幾個月就過去了,宋太祖趙匡胤看到曹翰坐困江城,勞師糜餉,于是下詔嚴責曹翰,并限定期限攻克江州。
南唐地圖
這時,江州在宋朝大軍圍困之下,城內的糧食日漸減少,加上大家都知道南唐已經滅國,自己是孤軍守城,馬上就要進入內無糧草外無援軍的孤絕之境,原來人心聚集在對南唐李氏王朝的忠心之上,而現在后主已經被宋軍擄掠到了開封,南唐已經不存在了,人心也就散了。最后,守城士兵覺得守城無益,守久無望,于是,趁著夜色,一個兩個,甚或三五成群,縋城而下,有的趁著夜色,繞過宋軍巡哨,遠走家鄉;有的則主動投入宋營,充當了可恥的叛徒。
江州城內,守軍傷亡也非常慘重,糧食已經存量不多,更要命的是人心渙散大勢已去。胡則,年紀較大,身體不好,加上日夜操勞憂慮,竟一病不起,并且日甚一日。有天深夜,江州城月黑風高,宋軍在江州叛逃士兵的帶領下,攻取守軍薄弱地方。攥足了體力和士氣的敢死隊,都赤裸著上身,口銜大刀,奮力攀登攻城云梯,不等守軍反應就已經登上了城墻,敢死隊立即揮刀砍殺奔下城墻,砍翻守門士兵,打開城門,宋軍一擁而入,堅守四個多月的江州城終于被宋軍攻破。
古代軍隊破城之后進行劫掠財產幾乎是相沿成習的慣例,湘軍攻破南京之后,曾國荃搶劫了數不清的金銀財寶,運往老家湖南雙峰荷葉塘,使用的船舶竟高達上百艘。
江州城在隋唐五代時期,就是富庶一方的水路交通大碼頭,是長江沿岸著名的米市、茶市,是重要的商業城市,城內聚集了眾多的商戶,也積累了數不清的財富。為了更好地劫掠財富和發泄四個多月來的憋屈和怒氣,曹翰下令屠殺江州城內所有人口,不分男女老幼,不留一個活口。宋軍像下山的猛獸,張開血盆大口撲向守城士兵和手無寸鐵的平民婦孺,其慘景不忍細述,后來,《宋史》記載“屠城無噍類。”這五個輕描淡寫的字的后面是匯流成河的鮮血,是無數活蹦亂跳的人命,是蹣跚學步的幼童,是牙牙學語的嬰孩。據說,胡則在城破之前就已病死,軍校宋德明自然也在戰斗中被殺。
后世一些人們認為,胡則的死守江州城是不智之舉,是逆天而行,是綁架了江州的父老,是用江州父老和士兵的性命、鮮血來表現自己的愚忠,博取自己的虛名,因而,通過野史,編造一些故事情節,將污水潑到胡則的身上。說胡則嫌廚師做的魚不好吃,要殺廚師,廚師嚇得偷偷縋城而逃,后來帶著宋軍攻破城池。
為了粉飾趙匡胤對堅守江州城池四個多月而拒不投降的軍民大開殺戒,粉飾慘絕人寰進行屠城的不義之舉,野史竟然虛造趙匡胤頒發詔書,赦免江州軍民的死罪,不準妄殺一人。因長江風高浪急,帝使被阻江北,等第二天趕到江州,城內軍民已被殺得雞犬不留。
而有的史志記載,曹翰為了將劫掠的巨量財富運回老家,竟然向朝廷謊報,要將江州東林寺鐵鑄的五百羅漢運到京城,需要漕船百艘。實際上,趙匡胤一眼就看出了曹翰的小心眼,但考慮到曹翰剛剛立下大功,國家還沒有一統,天下還沒有平定,朝廷正是用人之際,因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下詔準奏,調派漕船100多艘。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一代詞帝李煜的絕命詞《虞美人》深刻抒發了他深沉的亡國之痛,在不知道多少的往事中,也有胡則死守江州宋軍屠城的慘烈之事。這個事情已經過去了一千多年,但屈死的冤魂似乎還在呻吟,還在哭泣,還在警醒著人們:戰爭是人類的深重災難,和平是何等的珍貴,人性不能泯滅,道德底線不能突破。我們要居安思危,要制定法律防止內亂的發生,要建立強大的國防防止外敵的入侵,讓我們偉大的祖國永遠處于和平安定的陽光之中。
2025年5月8日
周斌
【作者簡介】
周斌,1962年6月出生,江西修水人。江西書院研究會會員、東華理工大學修水創新研究院特聘研究員、顧問。作品散見有關平臺及書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