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門票漲價到85元了,你覺得貴嗎?你會進去看嗎?
個人認為這個門票是有點貴,不過我覺得是值這個價的,僅限“懂得欣賞其價值”的文化人。西安碑林以前的門票是65元每位,2024年1月至12月一整年因為擴建幾個展館輪流開放,票價降至10元,現在新館擴建、陳列完畢,已全面開放,從2025年5月12日起碑林門票調至85元,而且全年不分淡旺季。
要判斷碑林值不值85元,得先清楚西安碑林里面有什么可看的?
西安碑林全名叫西安碑林博物館,位于西安城墻內,南門里書院門往里走,是西安最有文化氛圍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地方。其實碑林博物館里面的文物全是“石頭”,但是這些不是普通的石頭,而是價值連城的藝術品,按大類分的話西安碑林博物館藏品可分為兩大類:歷代書法碑刻+石雕藝術品。
西安碑林收藏的都是從漢代至近代跨越兩千多年的三千多件書法和石刻藝術品,可以說我國“最值錢最有文化價值的石頭”幾乎都收藏在這里,碑林博物館是中國古代書法與石刻藝術的寶庫。
最重要的一點:從北宋元祐二年,即公元1087年開始,初代西安碑林博物館便已建成,已開始收藏前朝的珍貴文物。所以,西安碑林博物館是一座近千年歷史的古老博物館,是全國范圍內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博物館本身就是文物。那么,你覺得這樣的西安碑林值85元的票價么?
就連西安碑林大門口的一對石獅子都不是普通的獅子,也是文物,雕刻技術精湛,造型獨特。走到這里就可以決定花不花85元進去參觀了,如果你是書法從業者或者愛好者,那必須進入朝拜。繪畫、雕塑、雕刻藝術愛好者也得進去,對中國傳統古建筑和歷史感興趣的當然也要買票入內感受一下。
對書法、雕刻、古建筑都沒興趣的朋友就不用花錢看里面的“石頭”了,建議去人氣更旺的陜西歷史博物館參觀學習,門票免費,不過很難預約,要提前兩三天排號。陜西歷史博物館所藏文物種類豐富,跨度上下五千年,金銀器、玉器、青銅器等等,文物數量非常龐大,尤其是唐代的金銀器和玉器極其精美,見到它們就能深刻體會到啥叫“大唐盛世”。
孔廟
進入碑林首先看到的建筑群是文廟,也就是孔廟,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國各地有很多文廟,建筑形制幾乎都一樣,只是規模略有區別。文廟建筑群一般包含:泮池、欞星門、太和元氣坊、鐘鼓樓、大殿等等。
這是文廟的磚雕大照壁,也叫影壁,是外面的樣子,“孔廟”二字是清末著名書畫家劉暉題寫。西安文廟是在北宋創建碑林之前就遷到此處的,現在是碑林博物館的一部分。
來看看西安碑林博物館有哪些鎮館之寶?
景云鐘
碑林入口東亭保存的這口鐘是著名的景云鐘,曾經掛在西安鐘樓上,鑄造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青銅材質,重約六噸,鐘身為三格,最頂端蹲有蒲牢,鐘身分別雕刻有精美的蔓草、祥云、鳳凰、獅、牛、鶴等紋飾及三十二枚鐘乳,既裝飾了鐘表,又起到調節音韻的作用。鐘身正面鑄有唐睿宗李旦親自撰書的駢體銘文二百九十二字,是李旦僅存于世的書法作品。
大夏石馬
西邊亭內展示的石雕大夏石馬,是現存唯一有大夏記年的文物。大夏就是大夏國,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少數民族匈奴人赫連勃勃建立的國家,擁有陜西北部和內蒙部分地區。赫連勃勃于公元407年定都陜北的統萬城(在今陜西省靖邊縣境內),并于417年攻占長安,命其長子赫連璝為大將軍,鎮守長安。這匹石馬曾立于長安縣查家寨赫連璝的墓旁,在馬的腿部下方刻寫著“大夏真興六年(即公元424年)大將軍”等字樣,這便是大夏國鐵騎神駿征戰南北的紀念與見證。
石臺孝經碑
《石臺孝經》是西安碑林第一碑,又稱“三帝碑”,唐玄宗李隆基親筆書寫,刻于唐玄宗公元745年,碑文是文帝孔子的《孝經》,碑額是他的兒子唐肅宗李亨所書,“大唐開元天寶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經臺”16字秦小篆。碑文用工整的隸書,大氣磅礴,瀟灑飄逸,完美展現了開元盛世和大唐雄風。
開成石經
唐代石經又叫開成石經、唐石經,刻成于唐開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唐石經由114塊碑石組成,每塊碑高1.8米,寬0.8米,加上底座和碑額總高超過3米。嚴格按照這十二部經書的順序雕刻,經文是唐代小楷,每一篇經的標題是隸書,便于區分,字跡工整清晰,一氣銜接,相當精美。
開成石經就是中國12部儒家典籍《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谷梁傳》、《論語》、《孝經》、《爾雅》的石刻版。宋代創建碑林時將石臺孝經和開成石經從國子監移到了現在的位置,這套唐石經是現存的唯一一套完整石經,無價之寶。下旨刻碑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先書寫,再雕刻,歷時七年完成。
昭陵六駿
西安碑林名氣最大的文物非“昭陵六駿”莫屬,六塊石刻馬,是以唐太宗李世民曾經的坐騎為原型雕刻,開始是放在陜西禮泉縣九嵕山李世民昭陵的神道兩側的。現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館,只有四塊是唐代真品,沒有裂縫的兩塊是復制品,真品在一百多年前流失海外,存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書法藝術寶庫
顏真卿《多寶塔感應碑》、柳公權的《玄秘塔碑》、褚遂良《同州圣教序》、趙孟頫《游天冠山詩碑》、張旭《斷千字文》、懷素《草書千字文》、歐陽詢《黃甫誕碑》、虞世南《孔子廟堂碑》、李邕的《李思訓碑》、宋徽宗趙佶《大觀圣作之碑》......等等,練過書法臨過帖的朋友對這些人名和碑帖都不陌生,學書法必須要臨摹他們的字帖,都是書法愛好者心中的圣物。
書法帖都是從古代的石碑上拓片而來,傳世的碑帖幾乎都在西安碑林能夠找到原件石碑。北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陜西路轉運副使呂大忠將這些珍貴碑石遷到西安府學,就是孔廟,也就是碑林所在地,并建造院舍、亭、廊等建筑予以保護,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從此再也沒有移動過。
從古至今學習書法都是從碑石上拓片,到碑林博物館游覽時有些碑可以現場拓片買回去珍藏。由于藏品太多,碑林博物館在擴建前內部太擠了,碑石陳列密度很大,價值高的都有玻璃罩保護,影響參觀體驗。現在新館建成后已經重新布展,取消了玻璃罩,名氣大的碑石都有獨立的展示空間,看得很清楚,拍照效果也好,碑林的這些石頭文物可以隨便拍攝,使用閃光燈也沒啥影響。
還有很多石碑和石刻展館內實在放不下都陳列在室外,有些鑲嵌在墻壁上,沒辦法,西安的文物數量太多了。
除了書法碑刻,碑林博物館另一類占比最大的歷代石刻造像也極為豐富。四百多件歷代石刻佛教造像,北朝時期的造像碑等,件件都是藝術精品。
外省朋友如果到西安旅游,陜西歷史博物館、碑林博物館都不可錯過,尤其是對書法、雕刻藝術感興趣的朋友,感受一下這些千年藝術品對心靈的洗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