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塵埃落定,中方送上祝賀一周之后,新總理默茨首次對華表態卻十分強硬,不僅要進行所謂的“戰略去風險化”,還試圖對中國提條件,這種“既要又要”姿態讓國人十分不爽。默茨到底說了什么?中德關系又會走向何處呢?
據觀察者網報道,當地時間5月14日下午,德國新任總理默茨發表了他上臺后的首次聯邦議員演講。一般來說,此類演講中的言論和一些政策屬性都代表了新政府的對外態度,但總體看下來,長達45分鐘的演講內容有些乏善可陳,讓人眼前一亮的“干貨”很少,反而在涉華問題上槽點滿滿。
要知道,默茨上臺當天就接到了中方的祝賀,但他似乎刻意回避和中國相關的話題,不論是首訪法國還是聯合歐洲國家對俄羅斯就停火一事施壓,都預示著默茨展現對俄羅斯強硬的政治立場。而中國是德國重要的貿易合作國,基于德國嚴峻的經濟環境,中德關系是他無法回避的重要問題,此次演講也終于暴露了他對中國的態度。
演講期間,默茨強調中國是德國和歐盟的重要貿易伙伴,他會在“尊重規則”的原則上和中國保持密切的貿易合作,而且一個穩定、自由的印太地區對德國發展也具有戰略意義。
隨后,默茨話鋒一轉,開始炒作所謂的對華“戰略去風險化”,對中國近期外交層面的系統性競爭要素增加表示擔憂,并強調去國際貿易邁入多元化趨勢,德國有必要減少對中國市場的“單方面依賴”。
這些表態意味著“黑紅聯盟”在涉華方向上徹底攤牌了,不過這也不讓人奇怪,默茨本身就大西洋主義者,十分推崇和美國保持密切合作,對俄羅斯強硬打壓、對中國保持警惕的政治立場。之所以在勝選后對美國態度飄忽不定,時而支持時而反對,一方面是因為組閣問題沒有徹底落實,選擇黨、社民黨、綠黨各有弊病,在這種情況下確定新政府政治立場是很愚蠢的行為;另一方面,特朗普不是民主黨人,且對歐盟又很大的惡意,在美俄協商俄烏沖突,和中美之間是否會爆發關稅大戰默茨都無法確定,所以口風才會不斷變化。
現在執政聯盟已經敲定,默茨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政治立場來塑造德國局勢。值得一提的是,默茨雖然和默克爾雖然同屬一個黨派,但兩人的理念有著很大差別,甚至默克爾時期默茨干脆辭官走人,直到朔爾茨政治生涯末期才卷土重來,一舉當選總理。
但讓人不解的是,德國這幾年在歐盟中的話語權直線下降,作為親美對華強硬派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都在涉華問題上謹慎發言,中美之間也達成協議,以美國退讓為基礎互相降稅115%,這都預示著地緣博弈的勝利天秤朝著中國傾斜,但默茨卻堂而皇之的公開要對中國“戰略去風險化”,將德國置于中國的對立面。說好聽點兒是沒跟上國際局勢變化,說難聽點就是一根筋。
此外,他在今年4月下旬還將矛頭對準中國,宣稱中美關稅戰愈演愈烈,會導致大量小包裹進入德國,警告歐盟必須采取行動防止德國遭受中國商品的沖擊。這些矛盾的言論明顯是在迎合歐洲一些鷹派的立場,并且有討好美國的意思。
然而從實際角度來看,德國此次組閣不僅走了過去的老路,而且默茨在和社民黨談判時做出了很多讓步,作為領導人的權力被削弱是非常不理智的行為,朔爾茨沒有延續默克爾的執政理念,導致德國深陷能源危機和經濟凜冬,而在最需要發展經濟的情況下,他一邊將“戰略去風險化”掛嘴邊,一邊又強調中德加強合作,如此矛盾的舉措是德國商界絕對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不論默茨是否承認,僅憑法國和德國就想實現歐洲戰略自主絕對是癡人說夢,這個前提是擁有充沛的經濟基礎去承載他們的野心。但歐盟27國勾心斗角,外部還是美國和俄羅斯虎視眈眈,唯有加強和中國的合作才有成功的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