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晚,央視新聞報道反映,在湖南湘潭、江西萍鄉個別地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甚至包含危險成分的工業固廢,還存在著違法違規堆存、填埋的亂象,其中一些被水泥塊、紅磚、石膏板、瓷磚、磚塊、塑料、薄膜等垃圾覆蓋的土地,還是永久基本農田。
5月19日,萍鄉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發布“情況通報”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當晚即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相關工作。決定立即由生態環境、城管、住建、公安和紀檢監察等部門組成聯合調查組,對報道反映的問題依法依規依紀、實事求是調查處理。同時,舉一反三,制定工作方案,對全市工業固廢、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處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排查,開展專項整治,堅決遏增量、消存量。”
上述垃圾掩埋亂象暴露出一些地方的監管漏洞。不論是工業垃圾還是生活垃圾,根據相關規定,都有相應的、對環境更加負責的處理方式。每個地方都有專門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填埋場,我國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也明確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負責。國家實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將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目標完成情況納入考核評價的內容”。因此,某些地方出現嚴重的垃圾掩埋亂象,也說明當地相關部門未能充分盡職盡責。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規定,“工程施工單位擅自傾倒、拋撒或者堆放工程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或者未按照規定對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物進行利用或者處置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衛生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落實好相關規定,才能避免出現嚴重后果。
現實中,垃圾處理事務涉及生態環境、城市管理、住建等多部門,如果相關部門協調不力、缺乏作為,輕則影響市容市貌、道路交通,重則給環境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以此事涉及的垃圾侵占永久基本農田的情況為例,根據國家規定,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變用途。這不僅是為了保護自然環境,更是為了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夯實我國的糧食安全。對此,事發地還應深刻反思。還有一些地方的領導干部,存在懶政心理,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錯誤心態,只要沒人曝光,就不去主動處理此類亂象。
如今,面對媒體曝光的問題,涉事地方政府必須高度重視,協調多個部門,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落實要求,壓實責任,填補監管空白。與此同時,地方主政官員必須樹立更加健康的政績觀念,不能只顧經濟發展,也要在環境保護、耕地保護、垃圾處理等事務上,投入更多政策資源,保護好綠水青山,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從源頭上講,積極引導社會各方以科學方式處理工業垃圾、生活垃圾,也是十分必要的舉措。從長遠來看,也需要暢通群眾反映問題的渠道,加強社會監督力量,進而督促相關機構履職盡責、有所作為,讓違規傾倒垃圾、占用良田者無所遁形。
簡而言之,消除垃圾掩埋亂象,不僅是保護環境與耕地的必然要求,也體現著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不只是通過“一陣風”似的整改行動來解決問題,而是要將整改常態化,形成科學有效的治理機制。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