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20日,中國青年報“青年早新聞”來了——“青年關注、關注青年”!幾分鐘速覽最新熱點,帶你走近“寶藏學校”、觸達“青春團訊”、學習“榜樣人物”、了解“服務動態”。
遭遇突發狀況,王楚欽稱很失望!國際乒聯今天凌晨回應
在2025年國際乒聯多哈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混雙1/16決賽開賽前,王楚欽遭遇球拍受損突發狀況。
賽后,王楚欽說,“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每次都是我遇到這種事情。我入場的時候看到球臺上不知道我倆誰的板,看到海綿不太對勁。一上場發現海綿開了一半。檢測前板還是好的,檢測后海綿就開了一半。我也不知道為什么,連檢測板都檢測不好。我對組織比賽的裁判、辦賽這些很失望。”
“快來買呀!新鮮出爐的面包!”5月8日下午,在位于河北省滄州市的河北水利電力學院第一食堂門口,大一學生鄭永琪和同學們賣力地推銷著。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現場看到,面包售賣攤上整齊擺放著200多個面包,有榴蓮、紫米、巧克力、椰蓉等9種口味。“這些面包都是由孤獨癥患兒和家長一起精心制作完成的。”志愿者一邊售賣一邊介紹,面包很快銷售一空。
這次特殊的面包義賣活動,由共青團滄州市委聯合河北水利電力學院團委、滄州市孤獨癥患兒家庭關愛團隊星月社共同舉辦。
2023年7月,共青團河北省委在全省啟動實施了“小橘燈”助殘接力計劃,以孤獨癥、智力殘疾青少年為重點幫扶對象,省、市、縣(區)、鄉鎮(街道)團組織聯動,社會組織、愛心企業、志愿者廣泛響應。在團滄州市委書記李榮昊看來,今年定期開展的面包義賣活動正是進一步扎實做好“小橘燈”助殘接力計劃,為大齡殘障青少年拓寬就業渠道、在“上學”與“上崗”之間架設過渡橋梁的成功嘗試。
“救孩子要先救家長”
人們習慣稱孤獨癥患兒為“星兒”。“星星代表孩子,月亮代表家長。”“星月社”發起人王珍平這樣介紹“星月社”得名的由來。
作為滄州市首個孤獨癥患兒家庭關愛團隊的發起人,王珍平開始了解孤獨癥,源于女兒兩歲八個月時被診斷有孤獨癥傾向。所幸在治療和康復訓練中,診斷被證實有誤,虛驚一場。
2016年9月,在一次與孤獨癥患兒家長聚會上,一名家長提議,請王珍平成立一個孤獨癥患兒家庭關愛組織,來幫助這些孤獨癥患兒家庭。
“在我最絕望無助時,其他孤獨癥患兒家長在我身邊,用他們的關懷與擁抱,給我溫暖和力量。”王珍平說,自己淋過雨,才知道給別人打傘有多重要。在現場家長期盼的目光中,王珍平下定決心,要為孤獨癥患兒家庭的救助與交流搭建平臺。
王珍平認為,家庭是療愈孤獨癥孩子的主場,他們的父母則是當仁不讓的主力軍。
“孤獨,甚至喘不過氣來,有過極端的想法。”一名孤獨癥患兒家長坦言,自己想不通的時候,天天睡不著覺,感覺被整個世界拋棄了。在這名家長看來,孤獨癥家庭需要經濟上的支持,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持,孤獨癥患兒家長應該有一個訴說、哭泣的地方。
夜深人靜時,王珍平也時常感受到電話那端這些年輕父母的焦慮與壓力:有的常常凌晨一兩點還輾轉難眠,有的感慨活著太艱難,有的說希望自己能比孩子多活一天……
“救孩子要先救家長!”每天的線上晨讀,王珍平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參加。她還設立了“家長喘息日”,定期組織家長聚會交流。
經過一段時間,曾經以淚洗面的數百名家長逐漸走出情緒壓抑的陰霾,更加開朗積極地應對生活的考驗。一位孤獨癥患兒的奶奶64歲了,之前一直在農村生活,沒有樂理知識,跟著孩子學習音樂課后,現在會唱簡譜了。還有家長跟著孩子學習書法,現在軟筆書法已順利過級。
愛心力量破解資金師資場地難題
5月8日,記者走進位于滄州市一個居民小區一排平房里的星月社活動基地。
指著房間里的桌椅、柜子等辦公用品以及鋼琴、古箏等樂器,王珍平介紹說,每件物品都是愛心人士捐贈的,這幾間基地用房是社區免費提供的,書法、網球等課程的場地也都由愛心人士無償支持。
公益之路從來都不是坦途。王珍平至今記得,因為缺乏資金,第一次家長交流活動是由她和兩位孤獨癥患兒家長湊錢舉辦的,“資金匱乏、師資不足、場地受限等難題,曾如烏云般籠罩著我們”。
經過不懈努力,星月社逐漸有了知名度,開始有人為他們捐錢捐物、免費提供活動場地。星月社的活動也不斷豐富,他們成立了讀書會,每天組織家長和孩子晨讀,每月舉辦“育兒線下交流會”,不定期舉辦線下徒步活動,有孩子過生日時還組織開展“集體生日”活動。
2019年,隨著愛心專業人士的加入,星月社又相繼開設了繪畫班、書法班、剪紙班等。“從孩子們的特長入手,在他們感興趣的點上培能,是療育最好的方向。”王珍平期望通過興趣培養,助力孤獨癥患兒學會自理自立。
2023年8月8日,滄州市召開“小橘燈”助殘接力計劃工作部署會,王珍平也受邀參加。“當看到臺下幾十雙專注的眼睛,聽孤獨癥患兒的故事時,我的淚水忍不住奪眶而出。”
在共青團滄州市委的牽線搭橋下,越來越多愛心人士和企業將目光投向孤獨癥兒童,加入幫扶隊伍。
在“上學”與“上崗”間探索更多可能
李思云是孩子們的書法老師,他在滄州市區開設了一家書法培訓班。2021年,星月社舉辦孤獨癥兒童畫展,王珍平邀請李思云前去參加。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孤獨癥,也是第一次關注孤獨癥患者和他們的家庭。”李思云說,畫展上孤獨癥患兒的作品讓他大為驚嘆,同時也對這些孩子的遭遇心生憐惜。
通過接觸,李思云了解到,大部分孤獨癥患者并不像影視劇中展現的那樣在某一方面天賦異稟,行為刻板、交流障礙才是他們的日常。
“書畫同源,既然繪畫可以幫助孤獨癥患者進行療育,那書法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作用?”他說,當時他就決定為孤獨癥患兒免費開設書法培訓班。
然而第一次上課,他就覺得“自己把事兒想簡單了”。
20多個孤獨癥孩子湊在一起,不肯進課堂的、哭鬧的、四處亂跑的……就是沒有一個能安安靜靜坐下來的。不到一堂課,他的自信被消磨了一大半,他甚至懷疑自己能否勝任這個工作。
“通過與家長溝通,我了解到許多學習機構拒絕接收孤獨癥患者,這使得這些孩子的療育之路難上加難。”李思云說,看著家長們期盼的眼神,他決定再難也要堅持下去。
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個月后,這些孩子基本能安安靜靜坐在教室里寫字了。
如今,在各級共青團組織的帶領下,滄州師范學院、河北水利電力學院、渤海專修學院的大學生志愿者們利用周末時光,走進星月社。在他們的幫助下,孩子們有了自己的音樂課、美術課、鋼琴課和羽毛球班。大學生們成為孩子們的良師益友,課堂上滿是孩子們的歡聲笑語。
在星月社家長的眼中,孩子們正在變得越來越好。他們的剪紙作品被黃驊博物館永久收藏;葫蘆絲班、古箏班的孩子們開始參加社會活動演出;繪畫班作品得到了專業人士的高度認可,被全國各地邀請參展,6幅作品被賣到日韓……
王珍平告訴記者,從2019年開始,星月社的作品舉辦了6次大型義賣活動,總義賣善款達10萬余元,除成本外全給孩子和家長。
據悉,團河北省委啟動實施“小橘燈”助殘接力計劃以來,為孤獨癥、智力殘疾青少年等重點幫扶對象提供生活幫助、殘健融合、愛心捐助、宣傳引導、教育支持、心理疏導、法律援助、康復指導、就業服務等9類關愛服務,894個專業組織、1.66萬名志愿者參與結對幫扶,8.06萬人次開展5203場服務活動。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