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前的平安夜前夕,也就是1950年12月23日,長津湖戰役迎來關鍵決勝時刻。零下30℃的極寒中,志愿軍第9兵團20軍、27軍的戰士們,餓著肚子,忍著凍傷,在齊膝深的積雪里奮力追擊美軍陸戰第1師。等部隊趕到興南港外圍的1071.1高地時,終于咬住了美韓聯軍主力。
可經過多日慘烈戰斗,原本2000多人的攻擊部隊,只剩下100余名指戰員。眼前是一片開闊的沿海平原,毫無遮掩,既沒有山林藏身,也沒有隘口依托。往興南港方向看,坦克群的鋼鐵反光刺眼,美軍隊伍密密麻麻,敵機還在低空來回偵察。山岡上這百來名志愿軍戰士,在美軍眼里,成了第9兵團最后的突擊力量。
從12月中旬開始,志愿軍各部隊減員太嚴重,只能打破原編制,把剩下的兵力整編成40個連。這支疲憊不堪的隊伍化整為零,以連排為單位穿插迂回,就是要死死纏住陸戰1師。美軍為了阻擋志愿軍追擊,在撤退路線上搞了個寬達10公里的環形防御圈,陸海空火力全開。光艦炮和地面炮兵就發射了3.4萬發炮彈、1.28萬發火箭彈,彈藥消耗比仁川登陸戰役還多得多。可即便面對這樣恐怖的鋼鐵火網,志愿軍還是不顧一切往前沖,逼得美軍把防御圈壓縮到半徑3公里,還用不間斷的炮擊弄出一條“火海隔離帶”。
這時候,戰士們已經三天沒吃東西了,體能到了極限。看著美軍陸戰隊往船上跑,他們滿心悲憤,卻實在沒多少力氣沖鋒了。但沒有一個人往后退,因為他們知道,有一支重要力量正拼命趕來—— 作為兵團總預備隊的26軍,此刻正在百公里外的黃草嶺方向急行軍。
為了爭取時間,26軍打破“晝間隱蔽”的常規,在美軍空中偵察下強行軍。3萬將士里,大約1萬名官兵還沒和敵人交上手,就犧牲在敵機的轟炸掃射中。興南港的100多名勇士把最后一批手榴彈投向敵群時,他們用生命兌現了“死守陣地”的誓言。
興南港是東線美軍的后勤樞紐,囤了好多物資。為了不讓這些物資被志愿軍利用,美軍把食品、被服倉庫打開,任由平民去搶,甚至有人為了挑一塊肉餡,打開十幾罐牛肉罐頭,喝一口果汁就把整桶飲料扔掉,浪費得讓人痛心。而那堆積如山的棉衣、鴨絨睡袋和數萬噸糧食,最后都被美軍D175戰斗勤務營一把火燒了。就像一名美軍軍官后來回憶的:“我們只能燒了這些東西,不然它們可能會讓中國人追得更緊。”
長津湖的冰雪,凝固著英雄的熱血;蓋馬高原的槍聲,銘記著鋼鐵般的意志。1950年12月24日,美軍艦隊駛離興南港時,他們終于懂了:這條用志愿軍尸骨筑起的防線,是“聯合國軍”永遠跨不過去的終點。這場以弱勝強的血色大戰,讓全世界都記住了中國軍人的鋼鐵脊梁,他們的犧牲精神,永遠刻在共和國的史冊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