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冰鑒》
曾國藩寫過一本《冰鑒》,里面的內容就是古代版“相面心理學+行為分析學”,雖然夾雜著“鼻梁高=當官料”這種玄學(比如“鼻骨芽起,貴不可言”),但核心思想到現在依然管用,看人不能光聽他說啥,得觀察他怎么動、怎么笑、甚至怎么摳手指頭。就像老曾說的:“小心者,從其做不了處看之;大膽者,從其做了處看之”。
曾國藩說“一身精神,具乎兩目”,眼神清澈堅定的,多半是靠譜青年(比如面試時敢跟你對視不飄忽的);眼神渾濁閃爍的,可能心里有鬼(參考電視劇里反派心虛的樣子)。
臉型骨骼就像手機硬件配置,天庭飽滿(腦門寬)是“學霸臉”,顴骨突出像“權力開關”,鼻梁挺拔堪比“事業中軸線”。就跟現在說“頭大聰明”一樣,雖然不科學,但曾國藩硬是總結了一套公式。
表面雷厲風行,內心細膩能忍的(參考《狂飆》里的高啟強),曾國藩說這種“純奸能豁達,其人終成”。
臉像拼圖,拼得越勻稱越有福氣。比如嘴大鼻高是“福娃套餐”,眼斜嘴歪可能命途多舛。
識人故事
1862年左右,李鴻章想給淮軍招人,帶了三個年輕人去見老師曾國藩。這仨人一進門后,形態各異。
第一人一進門就瘋狂觀察客廳擺設,明顯想拍馬屁;第二人低頭站得筆直,大氣都不敢喘;第三人長得像殺豬的,但雙手一背、仰頭看云,一副“老子最屌”的架勢。
曾國藩當時在院子里散步,假裝沒看見他們,實則偷偷用眼角掃描三人的一舉一動。
經過觀察,他發現第一人眼珠子滴溜轉,把客廳花瓶字畫全記心里(心想:“待會聊天就夸這些準沒錯!”);
第二人低頭數螞蟻,生怕和領導對視(內心OS:“千萬別叫我!”);
第三人則是直接開啟“裝X模式”,看云看鳥就是不看領導(實際在想:“這破院子還沒我家豬圈大”)。
曾國藩散步回來,當場宣布把第一個人派去管后勤(“太會來事,不能重用”);
第二個人當文職打雜(“慫包一個,干不了大事”);第三個人直接丟前線打仗(“這暴脾氣,不當將軍可惜了”)。
這第三人便是后來聞名天下的劉銘傳。
曾國藩的“餐桌識人法”
1858年,兩江總督府的后院里,曾國藩盯著飯桌上的李鴻章,突然放下筷子說:“少荃(李鴻章字),你將來必是扛鼎之臣,但記住,吃飯太快的人容易急躁。”
這句話讓李鴻章驚出一身冷汗,他確實總被同僚調侃“吃飯像打仗”。后來李鴻章在回憶錄里寫道:“恩師能從一飲一啄間窺人心性,此等功夫,我等望塵莫及。”
曾國藩的識人術,遠不止“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的口訣。他在《冰鑒》中暗藏了一個秘密:飯桌上的舉止,藏著一個人最真實的品性。
比如他提拔湘軍猛將鮑超,就因為發現這個粗人吃飯時有個細節,每次夾菜前總要等長輩動筷;而放棄重用某位進士出身的幕僚,則是因為此人總把飯粒灑在桌上,還偷偷用袖子抹掉。
四個細節暴露本性
1. 夾菜如用兵
曾國藩在給弟弟曾國荃的信里說:“看人夾菜,便知深淺。”他特別留意兩種人:一種是專挑肉吃的,這類人多半私心重;另一種是只吃眼前菜的,往往格局有限。
當年左宗棠第一次與他共餐時,故意把一盤辣椒炒肉推到桌子中央,自己只夾邊上的青菜。曾國藩后來對幕僚感嘆:“季高(左宗棠字)此舉,看似謙讓,實則以退為進,此人胸中有丘壑,但恐難容異己。”后來左宗棠與曾國藩的恩怨,果然印證了這一判斷。
2. 吃飯的速度
湘軍將領劉銘傳有個外號叫“劉大嘴”,因為他吃飯總是狼吞虎咽。曾國藩卻看出這背后的玄機:“快而不亂者,雷厲風行;快而狼藉者,有勇無謀。”果然,劉銘傳后來在臺灣抗擊法軍時,既能閃電出擊,又不忘修筑工事,成為晚清少有的“智勇雙全”之將。
3. 對待殘羹的態度
《曾國藩家書》里記載過一個故事:某地方官宴請時,把吃剩的魚骨頭仔細包起來說要喂貓。
曾國藩私下對隨從說:“此人若是真節儉,該當場吩咐下人收拾,何必作態?必是虛偽之徒。”半年后,這個官員果然因貪污被查。
4. 勸酒的學問
李鴻章剛入幕府時,曾在酒席上拼命給曾國藩敬酒。曾國藩卻冷眼觀察:對那些來者不拒的,他標記為“易被蠱惑”;對推辭不過才喝的,認定為“原則性強”;而對主動勸酒卻自己不喝的,直接列入“不可深交”名單。
識人術的實戰檢驗
1860年安慶之戰前,曾國藩特意安排了一場“鴻門宴”。他讓候選的八名將領同桌吃飯,暗中觀察:
吃飯時主動添飯的彭玉麟,后來成為水師統帥;把雞腿夾給同僚的鮑超,成了沖鋒陷陣的猛將;而那個把湯勺往自己碗里刮的將領,果然在戰場上臨陣脫逃。
最經典的案例當屬“一粒飯定終身”。
湘軍名將李續賓年輕時窮困潦倒,某次在曾國藩家吃飯時,一粒飯掉在桌上。他猶豫片刻,竟當著眾人的面撿起來吃了。曾國藩當即斷言:“惜物者必惜士卒,此子可托付性命!”后來李續賓在三河鎮血戰至死,兌現了這個預言。
現代餐桌上
曾國藩的“吃飯識人法”,在今天依然適用。不信,下次聚餐時好好觀察一下就知道了。
點菜環節:總說“隨便”的人往往缺乏主見,而搶著點硬菜的多半好面子;
轉盤禮儀:不停轉桌夾菜的人通常急功近利,主動幫人停轉盤的更懂換位思考;
結賬時刻:假裝掏錢包最慢的,大概率精于算計;而坦然接受他人請客的,反而值得信任,這說明他有足夠的自信回饋他人。
某互聯網大佬就曾透露,他選擇合作伙伴時必請對方吃火鍋:“看人怎么撈丸子,只顧自己撈的,合作時也會獨吞利益;主動幫人撈的,才懂得共享共贏。”
曾國藩晚年教導李鴻章:“用人之道,貴在知人;知人之要,首在觀行。”他從不當面點破他人的餐桌陋習,而是默默記在本子上。
這種智慧在當今職場同樣重要:當你發現同事吃飯總吧唧嘴,不必指責,只需避免把需要保密的工作交給他;當客戶總把菜翻得亂七八糟,就別指望他在談判中守規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