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5月,沙俄趁新疆戰亂,悍然出兵伊犁。他們兩路兵馬,兵不血刃占領寧遠。占了地,還裝好人,催促清廷“前來接收”。明明是搶,嘴上卻說是幫忙。
這種占地還能說理的做派,真不是誰都能學得來。面對俄國步步緊逼,有人主張忍,有人主張談,左宗棠卻早早在肅州立誓:“新疆不回,誓不收兵。”
他率九萬湘軍,一路打到和闐,阿古柏政權土崩瓦解。沙俄臉色一變,改打外交牌,太平洋艦隊南下,試圖嚇阻清廷。清廷這次真硬氣,談判桌上派出曾紀澤,最終逼俄簽下《伊犁條約》,收回新疆門戶。
九萬湘軍收新疆,不是說說而已
1865年,新疆突然起了波瀾。中亞浩罕國舞師出身的阿古柏,趁陜甘回亂之機,勾結布素魯克和卓,率兵從喀什噶爾一路殺來,攻占了葉爾羌、和田。
隨后自立為王,稱“畢條勒可汗”,建立“哲德沙爾汗國”。可他這王當得不光彩,靠的是英俄撐腰,靠的是對百姓的橫征暴斂。
1870年,阿古柏繼續擴張勢力,攻下吐魯番與烏魯木齊,控制了大半個新疆。與此同時,俄國的腳步也沒閑著。1868年,沙俄軍隊越過巴克圖、博羅呼濟爾,侵占博爾塔拉一帶,之后繼續向南,沿特克斯河推進。理由很簡單,說是邊境不穩,俄商受擾。其實是明搶。
到了1871年3月26日,沙俄正式出兵,占據伊犁河北馬扎爾、伊犁河南克特緬山口,兩月內拿下綏定、寧遠。伊犁蘇丹艾拉汗干脆投敵,親自引俄軍入城。俄國人很講“分寸”,占完地兩個月后,才“通知”清政府——你家門我替你看著了。
清廷上下,這時候還在糾結。有人主張“以海防為重”,放棄西北邊地。可左宗棠不答應。他說得很直白:“新疆若丟,甘肅不保。”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他制定“緩進急戰”“先北后南”方略,提出“收新疆、復舊疆”的目標。
1876年4月,九萬湘軍在肅州集結出征。劉錦棠擔任前敵總指揮,清軍一路克復古牧地、烏魯木齊、瑪納斯。1877年4月,清軍三路南下,半月內接連拿下達坂、托克遜、吐魯番三城。南疆門戶洞開。5月,阿古柏在庫爾勒暴斃,政權失控瓦解。
10月起,清軍分兵四路橫掃南疆西四城,其子伯克·胡里率殘部逃入俄境。而南疆重鎮和田,也在1878年1月2日徹底收復。至此,新疆告捷,滿清軍威橫掃西域。
但此時的伊犁仍在沙俄手中,俄國人沒說撤軍,還開始設卡屯兵、遷戶筑壘。這種“明侵占、暗吞并”的套路,才剛剛開始。
艦隊耀武沒用,崇厚簽的賣國約白搭
1878年12月,清廷派出使臣崇厚前往俄國交涉伊犁問題。崇厚是正黃旗人,資歷夠,身份高,干過三口通商大臣,也做過直隸總督。
可有一點,他不懂外交。俄國那邊外強中干,口氣卻很大,直到1879年5月,才拿出條件:伊犁城可以還,但霍爾果斯河以西、特克斯河流域、齋桑湖以東這些地方,要歸俄國。還得賠500萬盧布的“兵費和撫恤款”。
1879年8月17日,崇厚在里瓦幾亞(克里米亞半島)擅自簽訂了18條《崇約》,還附帶了《璦琿專條》《兵費及恤款條約》《陸路通商章程》等附錄內容。
這份約定,中國不僅只收回一座城,還賠錢開商路,俄商在新疆、蒙古貿易一律免稅。崇厚簽完就悄悄回國,連奏折都不敢先遞。
消息傳出,朝野震怒。左宗棠拍案斥責崇厚賣國,公開上奏:“如不立即收回,北疆將永無寧日!”百官聯名彈劾,崇厚被押送京師問罪。
面對清廷強硬立場,沙俄也開始放風:要不就談。可嘴上談著,手上沒閑著。1880年,沙俄調動太平洋艦隊南下天津,意圖“示威震懾”。
艦炮在渤海口耀武揚威,就是不敢登岸。這個姿態,就是擺拍嚇人。可這次清廷不吃這套,左宗棠明確表態:“若戰,可再征。”
這時候的俄國,內部也在扯皮。東線兵力吃緊,西線邊境又有問題,太平洋艦隊出動只是虛張聲勢。真正能震住俄國人的,不是艦隊,而是剛剛收復新疆的清軍主力。
1880年底,曾紀澤臨危受命,出使俄國,重啟談判。他身后站著的,是剛打完勝仗的湘軍。這場“談”,實則是“軍后外交”,俄國人心里門兒清。
伊犁條約簽下去,是因為咱兵鋒壓境
1881年,《伊犁條約》正式簽署。曾紀澤代表清廷,最終爭取收回伊犁城及周邊地區。雖部分土地如特克斯河流域、齋桑湖東仍劃歸俄國,但絕大部分伊犁地區重新歸屬清朝版圖。原定的五百萬盧布賠款,也削減為200萬兩銀。
談判中,曾紀澤據理力爭,每一寸土地都據地圖與史料論證,清晰列出伊犁原有邊界。對俄方提出的“代為守衛費用”,明確指出“非友軍不得入駐疆土”。面對咄咄逼人的俄外交官,曾紀澤寸步不讓。
1882年春,清政府派員正式接收伊犁全境。俄軍如期撤離,清廷收復了新疆門戶,扭轉了被動局面。外交史上的《伊犁條約》,雖然仍屬不平等,但相較《崇約》,已是大勝。
1884年,清政府設立新疆省,標志著新疆正式納入國家行政體系。劉錦棠擔任首任甘肅新疆巡撫,全面恢復民政。道路重修、驛站重設,屯田與移民同步展開。此后幾十年,西北邊疆再未被外敵入侵。
此役之勝,源于軍事基礎。若無左宗棠西征勝利,若無九萬湘軍陣前壓境,伊犁談判絕無可能成功。俄國之退,不在言辭,而在戰果。
《伊犁條約》不是一次單純的外交成果,它是一次“用戰贏談”的典范。清末列強環伺,但這一次,中國靠槍桿子保住了疆土。
伊犁收回,從槍口走向紙面。曾紀澤能簽成,不是因為俄國心軟,而是因為西線清軍不軟。
參考資料:
沙皇俄國海軍.百科.
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百科.
里瓦幾亞條約.百科.
清軍收復新疆之戰.百科.
沙俄霸占伊犁.百科.
阿古柏.百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