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是整個中國多災多難的一年,華東地區淞滬會戰正酣,北方的山西地區也和日軍進行著激烈的斗爭。山西之關鍵在于太原,日軍用兵則是圍繞太原展開,雙方軍隊圍繞著這座千年古城進行了相當慘烈的戰斗。經過山西忻口戰役和娘子關戰役后,第二戰區的部隊只能往后收縮保衛太原,但是關于這場太原保衛戰怎么打的問題第二戰區內部中展開了相當激烈的爭論。
誰來守城
在保衛太原之前,第二戰區的國民黨部隊已經組織了忻口戰役和娘子關戰役對日軍進行一系列阻擊。忻口戰役中國民黨部隊對陣的是日軍大名鼎鼎的板垣師團,娘子關戰役中對陣的則主要是日軍第三十師團。這兩場戰役中忻口戰役在晉系大將陳長捷的指揮下和板垣師團堪堪形成拉鋸之勢,但是由于娘子關一帶的失守導致忻口陣地防線失去了原本的戰略意義,于是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下令放棄忻口陣地退而保衛太原。
然而話是這么說,但是保衛太原這一仗還怎么打現在卻是一頭霧水,讓誰打怎么打這些事還都是一團亂麻。
對于閻錫山來說讓誰來守太原是自己第一件要考慮的事,環顧手下眾將領能打硬仗的沒有幾個,從能力和戰績上最合適的就是陳長捷和傅作義。陳長捷能力是可以的,但是在剛剛結束的忻口戰役中陳長捷雖然指揮部隊頂住了板垣師團的進攻甚至也對其造成了大量的傷亡,但是正是因為陳長捷打仗太拼命了導致部隊的傷亡相當大,后面很多將領都不愿意派兵去陳長捷部,就怕自己的部隊被打光了。
閻錫山也是這么想的,自己這點家當是這么多年自己辛辛苦苦攢起來的,要是被陳長捷這么個揮霍法,自己這點東西肯定要折進去。至于第二個人選傅作義就好多了,論能力傅作義不遑多讓,要說戰役,當年傅作義在軍閥混戰時期創造過涿州之戰可圈可點,可以說是論起守城來經驗豐富了。
所以閻錫山最終拍板就讓傅作義去守太原。
城內還是城外
在閻錫山的設想中,傅作義帶兵守衛太原城,而其他部隊則在城外和日軍作戰,到時候里應外合豈不妙哉。
閻錫山的想法在軍事會議上一經提出就引起了激烈的討論。大家對于讓傅作義守太原的安排沒有什么意義,但是關于在太原城外繼續和日軍作戰的構想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此時坐在一起的都是蔣介石中央軍和晉系麾下的大將,一個個都是人精,傅作義自己本身還是晉系的將領,反駁的話他倒是不方便說,而衛立煌也一眼看出這一方案的漏洞,但是此時他也懶得跟閻錫山爭執了,他也不說話。
站起來反駁閻錫山的正是黃紹竑,黃雖然在娘子關之戰上吃了虧,但是基本的軍事素養還是有的。黃紹竑據理力爭解釋太原孤城應該進城死守,要是在太原城外和日軍交手,國民黨部隊估計會大規模潰逃,這樣一來不僅太原傅作義部可就真的成為了孤城孤軍了。
整個會場只有這兩個人激烈討論,只是黃紹竑沒想到堅持到最后閻錫山告訴自己他已經讓晉系部隊后撤到太原城下,這一結果氣得黃紹竑無話可說,只能獨自嘆氣。
與此同時后撤到太原的中國軍隊就在日軍龍山師團的眼皮子底下撤走,龍山師團反復向指揮部請求進攻太原,但是日軍指揮部就是要求再等等,他們在等一支隊伍的到來。
而這支隊伍就是在忻口戰役中被陳長捷折磨掉一半,這樣的戰績讓這支有著“光榮歷史”的日本部隊頗為憋屈,于是自然也想找回面子來。而這一想法也得到了日軍指揮部的認可,他們決定等板垣師團到來之后讓他們打太原。
在這等待的時間里面,傅作義抓緊時鞏固防御,但是原本應該在太原城外集結的部隊如今可不管閻錫山的命令徑直越過太原往后后撤,導致閻錫山之前的謀劃全成泡影。更有意思的是原本留在太原的閻錫山一看形勢不妙,太原是守不住了,于是在戰斗開始之前就撤出了太原。
等到日軍板垣師團到來開始攻城,盡管傅作義已經有所準備,但是這種形勢下士兵已經無心作戰,傅作義也只能下令撤出太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