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曾有齊白石,余墨尚存人世間。
若問余墨哪里求,白石山堂少白處!
名稱:齊白石? 1924年、1944作 紫藤蜜蜂 立軸
作者:齊白石? (1864~1957)
創作年代:1924年、1944作
尺寸:171×46.5cm
材質:設色紙本
形制:立軸
題 識:
(一)齊璜白石山翁。
(二)此蟲乃甲子后廿年所補。白石。
(三)此畫乃予初來京華時所作,回頭廿年校而今之白石所作,已成天壤。白石記。
鈐 印 木居士、白石翁、齊大、行年八十三矣
出 版:
1.《齊白石作品集》,第251頁,榮寶齋出版社,2014年版。
2.《翰海二十周年精品錄·書畫卷》,第371頁,文物出版社,2014年版。
說?明:
本幅具三題,按三題所給信息可知,白石老人在1924年先畫紫藤,具左下一題,自珍廿年后再檢舊作,并點蜜蜂四只,又具兩題于左右,補全是圖。其言“已成天壤”,既是說畫,亦是慨嘆人生。其畫其藝,其事其情,彌足珍貴。
▲齊白石書畫作品《紫藤蜜蜂》·(選自:齊白石傳人書畫網)·齊白石書畫院展覽(齊白石版權擁有者)·少白公子湯發周供圖
齊白石對畫藤情有獨鐘,紫藤在他的作品中屢見不鮮。之所以如此,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藤的虬曲適于筆墨的縱情揮灑,當是其很重要的原因。齊白石認為“藤不垂絕無姿態,垂雖略同,變化無窮也。”齊白石畫藤無數而變化多端,其在書法上的造詣在畫藤中得到了精彩的體現,筆走龍蛇,蕩氣回腸。
齊白石畫紫藤,從畫法風格上可分為前、后二期,兩期的分界線大約在1925年前后。前期主要學徐文長,筆墨枯瘦縱逸,色彩清淡素雅,后期主要學吳昌碩,筆墨凝重渾厚,色彩濃郁鮮艷。此圖的畫法和書法風格,還沒有吳昌碩筆法的影子,屬于前期風格。
此幅《紫藤》為白石初到北京時期的作品,這個時期的紫藤畫得極為繁密,枝干虬曲,藤花綺麗。此作畫老干先以渴筆勾皴,然后再以濕筆施中、淡墨,最后染赭石,花青,這種層層積畫的方法,也是前期畫藤的特點。他畫藤的方法一方面來自于對自然的觀察,另一方面,主要還是從前人那里學來的,此幅作品用色較多,中藤葉便染了淡綠,藤黃、花青、赭石甚至朱紅,但整體上還是淡雅、清新,使人愉悅。此幅尺幅碩大,氣勢很大。若懸掛廳堂,如聞風雷陣陣。此類紫藤構圖,白石曾提到乃在樹下仰望所得。整個畫面繁而不亂,秩序井然,靜中有動勢,正是“隨意筆縱橫,人眼聽我手”。
▲齊白石書畫作品《紫藤蜜蜂》局部·(選自:齊白石傳人書畫網)·齊白石書畫院展覽(齊白石版權擁有者)·少白公子湯發周供圖
▲齊白石書畫作品《紫藤蜜蜂》·(選自:齊白石傳人書畫網)·齊白石書畫院展覽(齊白石版權擁有者)·少白公子湯發周供圖
此幅《紫藤》可謂是兩個齊白石合作而成,通過題款可知,此作最早時僅繪有一架紫藤,在20年后,齊白石又在左下角添繪了四只蜜蜂,與藤花的繁密相映成趣,愈加增加了整體畫面的構成感。有趣的是,齊白石對曾經的自己是得意的,對現在的自己是自警的,據艾青《憶白石老人》一文中透露,艾青曾用一張八尺的大畫去請齊白石鑒定,齊白石騙他說是假畫,并要用兩張畫換這幅畫,艾青說:“你就拿二十張畫給我,我也不換”,“他知道這是對他畫的贊賞。這張畫是他七十多歲時的作品。他拿了放大鏡很仔細地看了說:‘我年輕時畫畫多么用心呵’”。這篇文章或許有人會說艾青是為尊者貼金,但細讀齊白石在此幅右下角的題:“此畫乃余初來京華時所作,回頭廿年,校而今之白石所作,已成天壤”,可知艾青所言非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