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車,有點意思!五年前的今天,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交付了首批15輛國產Model3給員工車主。
那一刻,我就在現場,親眼目睹了這家美國電動車巨頭在中國制造業的野心初現。
五年過去了,當年那句馬斯克脫口而出的“上海速度令人驚嘆”,如今已經演變成了一段改變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的傳奇。
01
從0到1:特斯拉的“中國速度”
回想2019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從1月7日開工到11月13日獲得工信部量產許可,僅用了不到11個月的時間。
這在全球汽車制造業幾乎是不可想象的速度。
當時工廠實現了每小時28輛車的下線速度,周產量超過1000輛。
“快”是特斯拉的骨子里的特質。從工廠建設到量產交付,特斯拉用實際行動刷新了汽車行業的記錄。現在看來,這種速度感不僅僅是為了搶占市場,更是特斯拉公司DNA的一部分。
02
從進口到國產:價格“跌冒煙了”
當年國產Model3標準續航升級版的售價為35.58萬元,并獲得了2.47萬元的補貼以及免征購置稅的優惠。而到了今天,Model3后驅版的起售價已經降到了22.99萬元。這個跌幅,天塌了!
我記得2020年初,業內有消息稱“中國產特斯拉或將降價20%”。
當時我還覺得這是夸張說法,但現在看來,它的降價幅度遠超當初預期。
這種降價并非簡單的讓利,而是特斯拉通過本土化生產、供應鏈優化和規模效應實現的成本控制。
03
產品力:拿什么“真香”你?
Model3之所以能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核心競爭力在于其產品力。
首先是動力系統。Model3后驅版0-100km/h加速6.1秒,這在同價位燃油車中幾乎找不到對手。試駕過的車友都知道,電動車的瞬時扭矩帶來的推背感,絕對是讓燃油車汗顏的存在。
其次是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功能。
作為L2級輔助駕駛系統的代表作,特斯拉的FSD(FullSelf-Driving)能力在這五年里通過OTA升級不斷進化。
雖然中國版的FSD功能因政策限制有所閹割,但其基礎的輔助駕駛能力依然領先市場大部分競品。
第三是超充網絡。
從2019年的不到100座超級充電站,到如今超過1600座覆蓋全國的超充網絡,這種全生態體系的構建才是特斯拉真正的護城河。
充電5分鐘,續航120公里的體驗,讓“里程焦慮”這個詞在特斯拉車主中大大弱化。
04
中國市場的“勸退”與“真香”
特斯拉在中國市場這五年并非一帆風順。從最初的質量問題、剎車失靈爭議,到數據安全、軍事基地禁行等問題,特斯拉幾乎嘗遍了在華經營的各種挑戰。
但不得不承認,特斯拉的體驗確實有其過人之處。我采訪過幾位五年前就購買國產Model3的首批車主,其中超過60%表示:“換車還選特斯拉”。這種高留存率在汽車品牌中極為罕見。
一位首批車主告訴我:“五年里特斯拉給我的感覺是買的不只是一輛車,而是一個不斷進化的智能產品。每次OTA升級都像得到了一輛新車。”
05
行業洗牌:從“鯰魚效應”到“標桿效應”
特斯拉進入中國的五年,恰好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的五年。
Model3的到來,確實如當初分析師鐘師所言,對BBA等傳統豪華品牌的電動化有阻擊作用,同時也對定位中高檔車型的新造車勢力造成了更大壓力。
但我認為,特斯拉最大的貢獻不是市場份額的爭奪,而是重新定義了電動汽車的標準。
從動力性能、智能化程度到定價策略,特斯拉都迫使整個行業加速進化。
比亞迪、蔚來、小鵬等品牌在與特斯拉的競爭中不斷提升自己,最終受益的是中國消費者。
06
未來五年:特斯拉的中國故事
展望未來五年,特斯拉在中國的挑戰與機遇并存:
1.價格戰持續:隨著中國本土品牌的崛起和技術成熟,特斯拉的價格優勢將受到更大挑戰2.產品更新迭代:Model3已經小改款,但架構基本未變,如何保持產品新鮮感是關鍵3.本土化程度深化:從生產到研發,特斯拉需要進一步融入中國市場
我個人認為,特斯拉在未來五年將從“進口品牌”徹底轉變為“在華品牌”,其上海工廠不僅是生產基地,更將成為創新中心,為全球市場輸出創新。
各位車友,你們是否還記得五年前特斯拉剛進入中國時的情景?
如果讓你給這五年特斯拉在中國的表現打分,你會給幾分?
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