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在我國,樹木有著極高的經濟價值。特別是在過去,樹木的用途太廣泛了,小到燒火做飯,大到建房子、修路架橋都是離不開樹木的。
因此在古代,樹木也是可以當財富留給子孫后代的。而樹木種類繁多,不同的樹木木質不同,自然用途也不一樣了。
其中在古代就有四種樹木,因為價值極高,以其獨特的魅力和珍貴的價值,在歷史舞臺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它們被并稱為“四大名木”。
那大家可知道這是指那四種樹木呢?為何聲名赫赫的金絲楠木未能躋身其中?讓我們一同揭開四大名木的神秘面紗。
(1)紫檀木
這個大家應該是比較熟悉的了,即便是到了今天,紫檀木的家具依然是價值不菲的。自古以來,紫檀木就素有“木中之王”的美譽。
這是因為紫檀木的生長極為緩慢,非數百年不能成材。
其木質堅硬致密,密度大于水,入水即沉。紋理細膩,常呈現出緞子般的光澤,且久露空氣后,顏色從紫紅轉為紫黑色,深邃而神秘。
在明清時期,紫檀木被皇家壟斷,專門用于制作宮廷家具。由于其產量稀少,當時就有“寸檀寸金”的說法。
工匠們利用紫檀木的特性,打造出造型優美、工藝精湛的家具,歷經數百年依然堅固如新,至今仍是拍賣市場上的寵兒。
(2)黃花梨木
黃花梨木學名降香黃檀,主要產于海南。它質地溫潤,紋理清晰多變,或呈現山水紋、鬼臉紋等獨特圖案,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一直以來也都是文人雅士的心頭好。
黃花梨木散發著淡雅的香氣,能夠舒緩身心。在明代,文人雅士對黃花梨木家具情有獨鐘,其簡約、自然的風格與文人的審美情趣高度契合。
明代的黃花梨木家具以其簡潔的線條、合理的結構,展現出一種含蓄、內斂的美,成為中國古典家具的典范之作。
然而,隨著過度采伐,野生黃花梨木瀕臨滅絕,現存的老料更是價值連城。
(3)雞翅木
也是在近些年比較受關注的一種木材了,像很多家具的圖案,就都是刻意畫成雞翅木的紋案。
雞翅木因其弦切面上的紋理酷似雞翅羽毛而得名,又被稱為“鸂鶒木”。其紋理獨特,清晰流暢,富有動感,猶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畫。雞翅木材質堅韌,硬度適中,易于雕刻。
在明清家具中,雞翅木常被用于制作桌椅、箱柜等。它既具有實用價值,又因其獨特的紋理成為家居中的裝飾亮點。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產地的雞翅木在紋理和顏色上略有差異,緬甸雞翅木顏色較淺,紋理清晰;非洲雞翅木顏色較深,紋理更加粗獷,各具特色。
(4)鐵力木
有些人家里的砧板,就是鐵力木制作的。這主要原因鐵力木的木質堅硬,經久耐用。
鐵力木是熱帶硬木,材質堅硬,比重較大,強度高,耐腐耐磨。
在古代,鐵力木常用于制作大型家具和建筑構件,因其產量相對較多,價格相對親民,被稱為“平民貴族”。
鐵力木雖然沒有紫檀、黃花梨那樣珍貴,但它以堅韌耐用的品質贏得了人們的喜愛。
在一些古寺廟、古民居中,仍能見到保存完好的鐵力木建筑構件和家具,見證著歲月的滄桑。
有些人看到這里就很好奇了,在我國金絲楠木不是被稱為最好的木材,是木材中的天花板嗎?怎么它卻不是“四大名木”之一呢?
金絲楠木同樣聲名遠揚,它質地溫潤柔和,紋理細膩通達,陽光下金光閃爍,有淡雅幽香。其耐腐性極強,且不易變形開裂。
而它未列入“四大名木”,或許與評選的時代背景和標準有關。“四大名木”的說法在明清時期就已形成,當時紫檀、黃花梨等木材主要用于制作高檔家具,而金絲楠木更多用于皇家宮殿、陵寢的建筑以及棺槨制作,用途與前四種木材有所不同。
另外,金絲楠木價格也比較昂貴,在古代也是比較稀有的。何況在當時只有皇帝才能使用,普通老百姓是用不起的,這也可能是它未被列入的原因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