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貴州頻道
5月19日,貴州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全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進展及成效。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生物多樣性保護辦公室)陳春羽副處長作主題發布。
新聞發布會現場。
物種豐富保護有效
貴州優厚的生態家底,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地居全國第一,森林覆蓋率63%,已查明物種2.4萬余種,涵蓋除海洋外的多種生態系統類型,是長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全省90%以上的自然生態系統和85%以上的野生動植物物種實現就地有效保護,綠色經濟占比超45%,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的重要力量。
制度創新法治護航
對此,貴州省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出臺了《貴州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4-2030年)》,明確4個優先領域和28項重點任務,并創新建立了全國首個省級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問題處理機制。
貴州司法保護同步升級,設立了該省梵凈山環保法庭等專業司法機構,并探索出“林長+庭長”協作機制,推動行刑銜接機制落地。其中,“保護貴州特有魚類斑”案例入選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
執法監管促問題整改
嚴打違法行為,2024年貴州省偵破涉野生動植物、古樹名木案件1410余起,連續4年完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3個重點問題整改,并在“綠盾”行動中獲國家考核滿分。
近年來,為落實國家長江“十年禁漁”,赤水河流域重現鰻鱺、紅唇薄鰍等多年未見的土著魚類,足見貴州禁漁成效顯著。
生態修復及系統治理
經過持續努力,貴州自然保護地不斷優化,該省國土部門整合自然保護地237處,總面積達177萬公頃,占全省國土面積的10.05%,覆蓋了重要野生動植物棲息地。
同時,貴州省投入超50億元推進重點工程,實施了武陵山區生態修復工程,完成生物多樣性保護治理面積1.75萬公頃,構建了生態廊道,并完成石漠化治理10萬余畝。
全民參與國際合作
因此,貴州省推動科普與國際展示,編制了《身邊的動物》科普繪本,制作生物多樣性宣傳片,并在聯合國COP16會議上展示貴陽、赤水自然城市案例,香禾糯等生態農業模式獲國際關注。
條例編制進展方面,貴州省正推進《貴州省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等法規制定,完善跨省司法協作機制,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貴州經驗”。
貴州省通過制度創新、鐵腕執法、系統修復和全民參與,構建了生物多樣性保護新格局,為筑牢兩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及全球生態治理貢獻了重要力量。下一步,貴州將繼續深化保護行動,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當天,貴州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處副處長鄢富坤、省農業農村廳科學技術處處長付衛寧、省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處處長易茂紅參加新聞發布會并答筆者問。(圖/文 張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