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5個全國助殘日期間,新洋經濟區積極響應“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號召,統籌轄區多社區開展“法治宣講+人文關懷+志愿服務”系列活動,以實際行動傳遞溫暖,為殘疾人事業發展注入多元動能。
PART.01
法治助殘:讓權益保障“有力度”
5月16日上午,小洋灣社區聯合多部門舉辦“幫殘助殘 有法護行”主題宣講活動。社區工作人員以《殘疾人保障法》《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為核心,結合殘疾人就業歧視、家庭照護等典型案例,深入淺出地解析法律條款。現場設置互動問答環節,針對居民關心的殘疾人兩項補貼、無障礙設施改造等政策,進行 “清單式”解答。居民李大爺感慨:“原來助殘不僅是獻愛心,更是法律賦予的責任,以后遇到問題知道怎么用法律維權了。”此次活動通過“法律條文+實操指引”模式,推動助殘從“道德自覺”向“法治保障”深化,切實提升居民依法助殘意識。
PART.02
暖心助殘:讓精準服務“有溫度”
同日上午,童家溝社區開展“鄰里關愛 助殘暖心”系列活動。社區工作者、網格員與志愿者組成“關愛小隊”,分組走訪轄區殘疾人家庭。每到一戶,工作人員詳細記錄殘疾人的身體狀況、用藥需求及生活困難,為23名行動不便的殘疾人提供上門打掃、物品整理等服務。在社區活動室,工作人員通過“政策圖解+現場答疑”形式,解讀殘疾人生活補貼、康復救助等政策,針對聽力障礙居民,特別安排手語志愿者同步翻譯。“以前跑好幾趟問政策,現在在家門口就全弄明白了,社區真是貼心。”殘疾人家屬王女士說。此次活動累計走訪56戶,發放政策手冊200余份,實現“需求收集—政策解讀—服務落地”閉環,讓關愛直達“最后一米”。
PART.03
文化助殘:讓精神關懷“有深度”
5月16日下午,新洋經濟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圩洋村、華生康復醫院舉辦“點亮孤獨星空,溫暖康復旅程”志愿服務活動。活動在《愛的奉獻》歌聲中拉開帷幕,醫護人員的器樂演奏《北國之春》、孤獨癥患兒與治療師的淮劇合唱《趙五娘》選段,贏得現場陣陣掌聲。特別設置的孤獨癥康復知識講座,邀請專家從行為干預、家庭支持等方面進行科普,幫助家長掌握科學康復方法。志愿者為30名患兒送上繪本、文具等禮物,圩洋村黨員代表現場送上祝福:“你們的笑容是最燦爛的星光,我們永遠是你們的堅強后盾。” 活動通過藝術療愈與知識賦能結合,為特殊群體搭建起情感交流與社會融入的平臺。
PART.04
構建多元共治的助殘生態圈
從法治宣講到生活幫扶,從文化活動到政策落地,新洋經濟區通過“政府主導+社區聯動+社會參與”模式,構建起“法律保障、服務精準、精神慰藉”的立體化助殘體系。正如小洋灣社區負責人所言:“助殘不是單向的付出,而是雙向的溫暖。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活動,讓‘平等、融合、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讓殘疾人真正成為社區治理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下一步,新洋經濟區將持續推進助殘服務常態化,建立“網格+志愿”長效幫扶機制,重點聚焦就業創業、無障礙環境建設等領域,讓殘疾人在共建共享中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來源:文明實踐在亭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