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觀山湖畔,月光與篝火交織成一片璀璨星河。5月17日至18日,以“day歌night舞,把愛留下來”為主題的2025民族大聯歡歌舞夜在觀山湖公園民族大聯歡廣場舉行。本次活動是立足民族大聯歡品牌IP,聯動觀山湖“廣場之夜”文旅系列,共同打造的融民族性、群眾性于一體的民族大聯歡品牌活動。同時,作為貴州民族團結大巡游的“序章”,這場活動以貴州民族文化為底色、以群眾參與為核心、以創新表達為亮點,繪就了一幅“民族大聯歡,全民共歡騰”的生動圖景。
“同心圓”唱響團結歌 “文化圈”舞動民族魂
“我在貴州等你來!”17日下午兩點,悠揚的旋律在同心圓主舞臺響起,民間海選出的“草根歌手”依次登上舞臺,在K歌擂臺賽中展開激烈角逐,正式拉開這場民族文化藝術盛宴的帷幕。來自貴州電子科技學院的王書淵經過幾輪PK,以一曲《改變自己》驚艷全場,取得當日“擂主”榮譽。“認真準備了一個星期,辛苦沒有白費,很開心能登上這么大的舞臺。”這位20歲的年輕人激動地說。
“我們特意把擂臺賽設計成‘車輪戰’,就是要讓對抗感與互動感并存。”觀山湖區文廣局局長葉巧透露,觀眾掃碼投票的實時數據會投射在舞臺的大屏幕上,這種“全民制作人”的參與感讓現場氣氛持續沸騰。
“舞臺設計太妙了。”來自遵義的游客李女士則感嘆,“無論站在哪個角度,都能看到主舞臺。”正如她所言,同心圓舞臺周邊,“文化圈”互動區正上演民族文化的現代演繹:“全民愛唱跳”區域化身為歡樂的海洋,在“跳出你的愛”環節,舞蹈演員化身領舞精靈,帶領觀眾齊跳“魔性舞步”。當音樂驟停時,一位老人以金雞獨立姿態穩穩站住,引發陣陣喝彩。“和年輕人一起跳,感覺自己又回到了20歲。”60歲的退休教師李建國笑道。
此外,樂隊演奏環節創新采用觀眾掃碼點歌的形式,《光輝歲月》《稻香》等流行樂曲響徹云霄,舞臺上下同頻共振,將“群眾舞臺群眾演”的理念演繹得淋漓盡致。
酸湯節里品鄉愁 市集煙火暖人心
如果說舞臺是民族文化的展演場,那么外圍的“趕大集”便是生活美學的博物館。在“貴州酸湯節”主題區,酸湯火鍋、酸湯粉等特色美食香氣四溢。“這酸湯比我媽做的還夠味。”來自都勻的游客林先生嘗過后豎起大拇指。
市集的煙火氣里藏著溫情。除了美食,還有50余種特色文創產品引人駐足。在細丫頭非遺手工坊攤位上,竹編小龍舟精致可愛,竹編保溫杯將實用和美觀完美結合。攤主曾彩彩來自天柱縣邦洞鎮,于2020年獲評貴州省最美手藝人,2023年獲評貴州省最美繡娘。她說:“很開心這次受邀參加民族大聯歡的活動,希望可以通過這樣的平臺宣傳我們貴州的民間工藝品,讓更多民族文化傳承下去。”她攤位上各種各樣的竹編及繩編手工藝品,讓年輕游客直呼“想全部帶走”。
“我們策劃‘酸湯節’,是想把貴州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變成看得見、嘗得到的文化符號。”市集招商負責人成靜說。活動邀請麻江特色酸湯品牌“玉夢”推出多種不同的酸湯美食品類。同時,集聚各類美食商家60家,當夜幕降臨,市集的燈光與舞臺的霓虹交相輝映,美食的鮮香與歌舞的歡騰融為一體,勾勒出一幅生動的民族團結畫卷。
目光轉向另一側,鐵騎營的騎手們陸續登場,進行特技表演,引發觀眾的陣陣歡呼。
身著苗族服飾的熊瑩騎在摩托車上,英姿颯爽。作為貴州省汽摩自協會副會長、貴州鐵騎摩托車俱樂部負責人,她說:“此次大概有來自全國各地的200余名騎手參加。5月17日也是騎士節,通過這場破次元的碰撞,讓鋼鐵洪流為民族歌舞狂歡護航。同時,我們也能夠借助活動平臺宣傳道路交通安全及規范騎行知識,呼吁年輕人在熱愛生活的同時,更要注重安全。”
“我們一直在探索采用年輕人喜歡的,例如劇本殺、快閃等形式包裝傳統文化,讓民族元素能夠真正‘活’在當下。”葉巧說。
在葉巧看來,這場持續48小時的文化嘉年華正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務的內涵外延——絕不是舉辦簡單的文娛演出,而是以文化為紐帶,打造賦能心靈成長的“精神充電站”、激活社群聯結的“社交孵化器”、厚植家國情懷的“文化自信啟蒙課堂”。通過參與,普通人得以從文化旁觀者升級為共建者,最終實現“文化惠民”與“人的全面發展”的雙重目標。
篝火燃情映星空 團結奮進譜新篇
當夜幕完全降臨,鐵騎營機車轟鳴聲劃破天際,200余臺機車環繞廣場巡游,車燈匯成流動的星河。19時30分,隨著倒計時聲響起,火舞演員手持火把躍上舞臺,鐵騎轟鳴與煙花瀑布同頻共振,巨大的篝火裝置瞬間點燃,將活動推向最高潮。
“來啊,手拉手!”隨著DJ的動感節奏,身著民族服飾的演員紛紛從觀眾席奔向舞臺,帶動觀眾同歌共舞,形成巨大的“熱力拉圈”。
在火光搖曳中,來自貴州師范大學舞蹈學專業的30多名學生組成了此次火舞表演的隊伍。“知道這次活動后,我們主動報名參加,并自己排演了這個火舞表演節目。希望可以通過這樣的一個舞臺,感受和體驗多元文化的氛圍,并通過表演進行文化交流。”貴州師范大學舞蹈學專業大一學生班藝彥說。
隨后,《紅日》《安妮》《對你愛不完》《光陰的故事》等經典老歌的旋律響起,大家或跟唱、或跟著拍子熱舞,熒光棒的海洋隨著副歌如潮汐般起伏,將夏夜熱浪推向沸點。
活動尾聲,《我和我的祖國》前奏響起,萬名觀眾自發手挽手圍成同心圓齊聲高歌,不同民族的服飾匯成彩色海洋,不同年齡觀眾的臉龐上洋溢著同樣的幸福笑容。78歲的潘奶奶握著身旁年輕人的手,笑著說:“愛是山川,愛是江河,愛是各族兒女手牽手。”
此刻,同心圓舞臺真正成為民族團結的象征——各民族像石榴籽般緊緊相擁,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融共生,共同譜寫新時代的華彩樂章。
據統計,全場兩天共吸引約3.5萬人次入園游玩。
記者 蔡婕/文 梁超/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