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晚,多條“安徽鳳陽鼓樓塌了”的視頻在網上流傳。當晚,當地人民政府值班工作人員表示,確實發生了,是一起突發事件。20日一早,當地文化和旅游局通報:19日18時30分許,鼓樓樓宇頂部東側瓦片部分脫落,無人員傷亡。當地已成立調查組,責令項目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趕赴現場,并邀請相關專家開展調查核實。
據媒體報道,該鼓樓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現存樓宇于1995年重建。2017年以來,鼓樓樓宇零星出現屋頂部分瓦片脫落、檐板損毀。2023年2月,損毀情況加重,存在安全隱患。于是通過公開招標后,在去年維修,工期180天,花費341.206萬元,項目于2024年6月5日通過竣工驗收。
這座已有650年歷史的古樓,是鳳陽的地標之一,見證著這座城市的歷史沿革與文化傳承。如今突發屋頂瓦片大量脫落的情況,讓人難免唏噓和惋惜。雖然目前暫無人員傷亡,但無論是對于文保工作者,還是鳳陽本地市民而言,這樣的損毀都令人心痛。
古建修繕,不同于蓋商品房,不是簡單地刷層漆、換批瓦、“舊貌換新顏”,每一次修復,都是一次歷史接力,更需要敬畏之心、專業能力與長遠眼光。
從初步回應輿論的速度來看,當地政府反應迅速,現場處理和初步通報都較為及時。但不少公眾仍對維修工程的實施和效果表示關心:去年剛修完、通過驗收,為何不到一年就出問題?調查組的后續結論值得期待,也希望能對相關環節進行全面復盤和必要優化。
一座古樓,是一段歷史的實物化身,是城市文化的“地標記憶”。希望所有古建筑都能被溫柔以待,不負修繕之功、不誤歲月之托。
撰文|李哲 主編|李錦 審核|朱宗威 *文章為主編有態度原創出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出品 | 瀟湘晨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