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北京頻道
5月18日,“2025營養與健康發展促進大會暨‘5·20’中國學生營養日宣傳活動”在北京舉行。活動以“吃動平衡 身心健康”為主題,大會匯聚政府機構、科研院所、醫療機構、公益組織及企業代表等300余人,共同探討青少年營養健康管理新路徑。
開幕式上,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主任陳萌山指出,提高食養認知,養成良好膳食習慣,營造健康消費場景,是提升青少年健康水平的關鍵環節。過去十年間,通過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修訂《學生餐營養指南》等行業標準,學生營養不良率呈下降趨勢,但超重肥胖、近視高發、運動不足等問題仍嚴峻。
大會發布了2025年“5·20”中國學生營養日主題——“吃動平衡 身心健康”,強調通過膳食改良與運動干預雙輪驅動,構建青少年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體系。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副會長、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李寧在活動中詳細解讀了今年“5?20”中國學生營養日主題,圍繞主題意義、政策背景、兒童青少年健康現狀及“吃動平衡 身心健康”實現路徑等維度,提供了專業化闡述與科學實施方案。
會上,《中國兒童青少年營養與健康指導指南(2025)》正式亮相。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副秘書長、北京體育大學副教授李雪梅對《中國兒童青少年營養與健康指導指南(2025)》的編寫背景、具體內容及后續工作進行了詳細解讀。
同步啟動的還有“食育星火工程”和“為夢想加油”兩大公益項目。前者計劃三年內培養5000名大學生志愿者,深入中西部100所鄉村學校開設“食育實踐課堂”;后者由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會與華彬文化基金會主辦,聚焦職業院校營養烹飪人才培養,首批試點落地四川、貴州、重慶等地,計劃開設“健康膳食工坊”,助力學生將職業規劃融入“健康中國”建設。
在圓桌論壇環節,來自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的專家指出,青少年健康管理需突破“校園圍墻”,建立“家庭-學校-社區-企業”聯動的食育網絡。華彬文化基金會秘書長盧戰表示,推動青少年營養健康事業發展應當加強“傳承與創新并重”(以現代科學詮釋“藥食同源”等傳統智慧)和“公益與專業協同”(搭建跨領域平臺探索健康管理模式),并表示未來將聯動多方資源,讓營養健康知識走進千家萬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