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華建彬:“我的根在礦山一線”
福建日報記者 徐士媛 羅小春
近日,在紫金山金銅礦銅礦第三選礦廠車間,剛剛獲評全國勞動模范的華建彬站在陶瓷過濾板斷板檢測裝置旁,仔細察看裝置運行情況。這套由他主導研發的陶瓷過濾板斷板檢測裝置,有效解決了長期以來因陶瓷過濾板斷板問題導致的經濟損失和生產困擾。
“這套系統成本僅3000元,遠低于專業生產斷板保護系統廠家12萬元/臺的報價,極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技術改革實施后,預估全年可為企業降低經濟損失約20萬元。”華建彬說。
華建彬(右)指導徒弟操作實驗。上杭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作為紫金山金銅礦銅礦第三選礦廠選礦高級工程師、技術員,2009年大學畢業后,華建彬便扎根于紫金山金銅礦,圍繞著如何將礦石“吃干榨盡”,持續勇攀技術高峰。
據統計,華建彬及其團隊先后參與4項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制定,獲得32項授權專利,15項成果在省、市百萬職工五小創新大賽中獲獎,完成80余項工藝革新……
一項項技術創新成果的背后,是華建彬強烈的職業責任感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從礦石中提取有用礦是礦石開采冶煉的中后端工序,原礦經過開采、運輸、破碎、篩分等一系列工序,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后才會到達華建彬手上。“如果我的工作得過且過,往小了說是浪費了前端工作人員的心血,給企業造成損失;往大了說,是對國家資源的浪費。”華建彬說,必須讓來之不易的寶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秉持這樣的態度,華建彬在荒野礦山里一待就是16年。“問題在一線產生,也要在一線解決,我的根在礦山一線。”常人難以忍受的礦山環境,華建彬卻甘之如飴。技術突破帶來的成就感遠勝于城市燈紅酒綠的誘惑,華建彬早已習慣泡在實驗室。華建彬的同事告訴記者,為了攻克一個技術難關,華建彬曾經帶領團隊連續工作36個小時。
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礦性對礦石提取工作提出的新挑戰,保持終身學習成為華建彬的人生信條。“學無止境,不進則退。當前技術更新快速,個人知識體系要適應時代發展。”華建彬表示。
這些年來,華建彬不斷學習考證,提升學歷。去年,華建彬成功考入蘭州理工大學工程管理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從大專學歷到“勞模本科班”,再到蘭州理工大學的研究生,每一次突破,都是他超越自我的見證。
華建彬還十分重視技能傳承和團隊合作。2018年,華建彬成立技能工作室,主動承擔起為公司培養后備人才的重任,其工作室先后被評為“全國機械冶金建材行業示范性創新工作室”“福建省華建彬濕法冶煉技能大師工作室”。
“一個人單打獨斗的力量有限,要培養更多的人才。”華建彬表示,除了每月兩次固定的授課培訓外,自己做好了隨時為同事和徒弟答疑解惑的準備。如今,華建彬已開展技術技能培訓達1500人次,他帶出的85名徒弟都成了公司技術骨干。
“從未想過能夠獲得如此大的肯定,這份榮譽不僅屬于我個人,更屬于全體紫金人。”對于當選全國勞動模范,華建彬十分謙虛。他表示將繼續弘揚勞模精神,立足本職崗位,帶領團隊開展更多技術攻關,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來源:福建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