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勁強醫生咨詢:156-0089-6344(同微步信)
清晨梳頭時發現脖子轉動吃力,開車后視鏡觀察時肩頸發緊,工作時總感覺有根"筋"吊著脖子往一側牽拉……這些被現代人忽視的"小毛病",在中醫典籍中早有警示:頸部僵硬是人體發出的"最后通牒",當氣血運行出現異常阻滯,痙攣性斜頸的發病可能已進入倒計時。
現代臨床發現,90%的痙攣性斜頸患者在發病前3-6個月會出現特定征兆:
晨起枕部酸脹如壓重物
轉頭時能清晰感知肌肉"咯噔"異響
情緒波動后出現短暫性頸部抽搐
特定體位(如低頭看手機)時突發"鎖頸感"
盛勁強醫生認為,痙攣性斜頸的形成會經歷三個階段,
階段一:肝郁氣滯(萌芽期)
長期焦慮、熬夜導致的肝氣橫逆,如同"無形的繩子"逐漸勒緊頸部經脈?;颊叱R娛种赴l麻、太陽穴脹痛、咽喉異物感,此時調理重在疏肝理氣。
階段二:氣血兩虛(發展期)
氣血虧虛者會出現頸部肌肉不自主抽動,伴隨面色蒼白、經期血塊增多,需采取益氣養血治法。
階段三:痰瘀互結(重癥期)
當濕濁與瘀血在風府穴至大椎穴區間形成"痰瘀鎖鏈",就會導致頭部固定性偏斜。此類患者舌下絡脈多呈紫黑色,手掌大小魚際出現暗紅斑塊。
盛勁強醫生治療過的一位痙攣性斜頸患者,一年前感覺后頸部發僵,晨起尤為明顯,起初以為是勞累,未在意。三個月后,頸部開始不自覺向右歪斜,肌肉頻繁痙攣,嚴重時頭部幾乎貼緊右肩,還伴有疼痛、頭暈,嚴重影響生活。
盛勁強醫生結合其癥狀,辯證為肝腎陰虛,筋脈失養,氣血運行不暢,進而引發痙攣性斜頸。
用藥時,以滋補肝腎、養血柔筋、通絡止痛為思路。選用熟地黃、山茱滋補肝腎;白芍、木瓜養血柔筋;蜈蚣、全蝎通絡止痛,再輔以黃芪、當歸補氣養血,調和氣血。
經過五個療程的中藥調理,該患者頸部發僵感消失,痙攣發作頻率大幅降低,頭部歪斜角度明顯改善,生活恢復正常。
【五蟲扶頸湯】治療斜頸癥三階段:
第一階段:用祛風、散寒、活血、除濕、清熱、息風之法,通經絡之擁塞,對頸部肌肉的痙攣,拉扯感、抽搐感,麻木感等進行改善。
第二階段:益氣養血,溫陽補腎之法濡潤經筋,使病情得以恢復。
第三階段:滋養經脈,平衡陰陽,鞏固療效,預防疾病復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