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莎 北京報道當前,我國城市發展從大規模增量建設轉向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并重,進入了城市更新的重要時期。日前,《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后簡稱《意見》)印發,對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作出系統全面部署。
5月20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意見》有關情況。國家發展改革委固定資產投資司負責人趙成峰在發布會上介紹,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統籌相關渠道資金,積極支持城市更新項目建設。具體而言,主要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2023年增發國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這四個渠道予以支持。比如,在中央預算內投資方面,“十四五”以來,已累計安排超過4700億元,支持城市燃氣、排水等地下管網改造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中村改造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趙成峰指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各項工作,繼續統籌用好相關渠道投資,進一步加大對城市更新項目的支持力度。同時,圍繞創新投融資模式、健全運營維護體制,完善價格收費機制等方面,積極推進城市更新行動“軟建設”。
趙成峰表示,中央投資支持力度將持續加大。2025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門設立城市更新專項,支持城市更新相關公益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在已支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中村改造等項目的基礎上,擴圍支持城市危舊住房、老舊街區(廠區)轉型提質等工程。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抓緊組織計劃申報和項目評審等工作,將于今年6月底前下達2025年城市更新專項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同時,在“兩重”建設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安排中,將繼續對城市地下管網及設施建設改造項目給予支持。此外,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繼續支持符合條件的城市更新項目建設。
另外,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積極推進投融資模式創新。趙成峰介紹,城市更新項目投資額較大,必須建立多元化、多層級的資金投入機制。要圍繞完善投入機制、提高投入效率,調動各方力量積極參與。對于市場化程度較高、經營屬性較強的,要進一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對于回報水平適中、社會資本具有投資意愿的領域,要充分發揮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等作用。引導支持政策性銀行專項借款、銀行信貸資金更好參與項目建設。鼓勵各地充分挖掘項目價值,探索創新城市更新模式,對投融資模式創新性強、有較好示范性的項目,中央投資將優先予以支持。
金融監管總局統計與風險監測司司長廖媛媛在發布會上介紹,下一步金融監管總局將指導金融機構對照城市更新行動的具體要求,抓緊研究制定與之相配套的制度流程、業務系統和績效評價體系。充分發揮不同類型金融機構的獨特優勢,做好與財政資金、社會資本的有效銜接。
廖媛媛介紹,金融監管總局正在制定專門的城市更新項目貸款管理辦法,通過實施城市更新項目清單管理,明確金融機構貸款的條件和流程,引導金融機構更好滿足城市更新項目的合理融資需求。后續,金融監管總局將抓緊完善辦法內容,按程序印發,指導各類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城市更新行動,提供多樣化的金融供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