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曾業 攝影報道
5月20日,2025年“川渝陜”龍舟邀請賽暨“劃遍四川”達川站在四川達州南城區的三里坪游泳基地激情開槳。當天上午,按照賽程,公開組(男子)、女子組和本地組三大組別,順利完成200米和500米直道競速預賽、復賽和半決賽。
州河上龍舟競速。曾業 攝
這場融合競技、文化與消費的盛會,吸引了全國6省市35支隊伍近700名龍舟健兒參與,還設置女子組小龍舟競速項目——8支12人制女子小龍舟隊伍逐浪州河,以“賽”引流、以“文”聚魂、以“旅”興業,助力達州文旅消費升級。
以“賽”引流
創新突破與全民參與并重
比賽現場,當裁判的哨聲吹響,4條賽道上的龍舟頓時如離弦之箭沖出起點,船身上紅、黃、藍等斑斕的裝飾,與州河的碧波和層層浪花相映成趣。鼓手們奮力揮槌,鼓點密集,劃手們肌肉緊繃,槳葉齊刷刷入水,動作整齊劃一,推動一條條“巨龍”劈波斬浪,激起州河兩岸不絕于耳的歡呼聲和加油聲。
4支參賽隊伍準備出發。曾業 攝
“請大家文明觀賽,注意安全!”岸邊,執勤民警來回巡邏提醒觀眾。本次競賽的賽道全長700米,終點和起點分別延伸至三里坪游泳基地上游50米、野茅溪大橋下游500米,“觀龍臺”可同時容納數萬名觀眾,讓市民近距離感受“速度與激情”的碰撞。
4條龍舟進入賽程中段比拼。曾業 攝
8支全女子隊伍駕馭12人制小龍舟逐浪州河,打破傳統性別壁壘,展現女性在水上運動中的風采,成為賽事最大亮點。
女子組小龍舟競速比賽現場。曾業 攝
與此同時,參賽范圍也從原來的川渝陜三地,擴展至全國6省市,廣東、福建等地專業隊伍的加入,顯著提升了競技水平。本地組15支隊伍與高水平專業隊同臺競技,形成“專業引領、全民參與”的格局。
參賽隊伍向終點發起沖刺。曾業 攝
以“文”聚魂
配套活動打造沉浸式文旅場景
賽事期間,南濱廣場變身“文化大觀園”,王家糖畫、石橋麻花、達縣熏條等非遺技藝集中展示;游客可參與龍舟彩繪、艾草香囊DIY等互動游戲,體驗端午包粽子、民俗攝影等活動。同步開啟的“啤酒小龍蝦美食節”“龍舟攝影大賽”,則以“美食+音樂+文化”吸引游客,形成“白天競技、夜晚狂歡”的消費熱潮。
州河兩岸站滿觀眾。曾業 攝
作為巴文化重要發祥地,達州以龍舟賽為載體,深度融合巴文化、紅色文化與民俗體驗。賽事期間舉辦的非遺展演、民俗體驗等活動,讓游客沉浸式感受“翻山鉸子”“燒火龍”等國家級、省級非遺的魅力,品鑒米城大米、晚熟柑橘等特色農產品,展現“川東秀壤”的獨特韻味。
作為本次龍舟賽的主會場,達州市達川區坐擁州河生態資源與巴文化、紅色文化資源,賽場外還有三里古街、巴河綠色走廊等景點。
賽事啟動后,達州市達川區同步啟動了“龍騰達川·潮渡盛夏”1+1+N系列促消費活動,涵蓋音樂節、攝影挑戰賽等場景,預計吸引超10萬人次參與,將帶動餐飲、住宿等消費。賽事還串聯區域內豐富的文旅資源,推動達州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文旅新樞紐。
以“旅”興業
“老家達縣”邀請全國游客來打卡
近年來,達州市達川區以“老家達縣·宜美達川”為目標,建成全國首家丘陵山區現代農機產業園,推動清潔能源、農產品加工等產業聚鏈成群,2024年入選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
賽事期間,達州市達川區組建了8個專項工作組,賽前已完成24艘龍舟調試及運動員適應性訓練,賽場設置展銷區、檢錄區、觀龍臺等功能區域,并配備6支應急救援隊伍,確保賽事安全有序。
賽場邊的應急救援隊。曾業 攝
自2023年起,“川渝陜”龍舟邀請賽已連續舉辦3年,先后在達州市宣漢縣、渠縣、通川區舉辦,累計吸引50余支隊伍、3000余名運動員參賽,現場觀眾超80萬人次,形成“辦賽、營城、興業”的良性循環。四川省達州市通過“文體旅+”模式,聯動重慶、陜西共建文旅發展聯盟,推動區域經濟與文化協同發展,將賽事“流量”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增量”。
當前,達州正以體育賽事為引擎,加速構建“一核三帶多點”文旅融合格局,持續深化“川渝陜”區域協作,通過龍舟賽等IP活動,推動文體旅商深度融合,助力鄉村振興與產業升級,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注入新動能。
賽前,達州市達川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陳黎已誠摯發出邀請:“我們以賽事為媒,誠邀全國游客共赴達川,打卡‘川東秀壤’的生態之美,品嘗石梯蒸魚、趙家肥腸、江陽酸辣雞等特色風味,感受巴文化與紅色精神的千年傳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