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背誦一些知識,但為什么要背誦,很多人不明白。
學生要背誦語文知識、數學公式、化學公式、各種應用符號等學科知識,算是有意記憶。最直接的功利目的就是,背過這些東西,考試的時候會用到。當然,背誦的效果會有一些差異,有的智力比較好,學習專心致志,算是背功比較好,背誦的效果比較好,考試的時候能考高分;有的智力不太好,學習不專心,算是背功不好,考試的時候不能考高分。考試不僅要考察背功,而且要考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可以說,背功不錯的學生有天然的優勢,但要靈活運用知識,不然只是死記硬背,就很可能做不對綜合性習題,也做不對開放性試題。背誦知識點多了,知識就會自然而然地交匯融合。其實這種交匯融合是大腦加工的結果,并不是知識自己融合在一起。這種功能是兩千多年以前的人們發現的,但并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是通過背誦知識達到強化記憶的目的。古人學習,需要記憶一些東西,并不一定為了參加考試,而是為了形而上的精神追求。兩千多年以前,沒有太多的考試,很多學生跟著孔子學習,還要交一定的學費,有的學生要給孔子作服務員,甚至師徒關系發展為父子關系,有的比父子關系還要親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不只是說說,而是切實做到了。那個時代考試不多,大多是口頭問答。孔子和幾個弟子一塊問答,說說自己的志向。弟子們說,治國,做老師等,孔子都不認可,孔子的志向就是在春天,到河里洗澡,吹吹風,唱唱歌,無牽無掛,無憂無慮。
孔子專注于形而上的精神追求,不會專注于俗世的功利目的。他已經知道,為了俗世的功利目的而學習比較痛苦。后代很多儒生“頭懸梁,錐刺股”,本身就是學習痛苦的表現,而且為了追求功名利祿,卻不是孔子洗洗澡,吹吹風,唱唱歌那么簡單了。還是原始社會形態的時候,并不需要人們背誦太多的知識,但需要人們傳承經驗,背誦一些經驗知識。尤其是農業生產的經驗知識,要傳承下去,哪怕只是口耳相傳,沒有文字記錄,也仍然要傳承下去。社會形態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就出現了嚴格的社會分工,需要人們掌握更多的經驗知識,而這個時候,文字已經出現。有了文字記錄以后,很多口耳相傳的經驗知識就被記錄下來,而且經過歷朝歷代的人修改,逐漸固定。除此之外,統治階級出現了,需要知識文化作為統治根基,或者說,統治階級需要用知識文化來治理天下。堯舜禹時期,沒有太多的知識文化,是可以生存的,甚至很多知識是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而不是從書本中獲得的。那些時代,沒有太多的書本,也沒有太多的經驗傳承。只是治理洪水,就不是那么容易,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全民勞動,才能產生好的效果。到了有書籍記錄的年代,很多經驗知識被記錄在冊,就需要人們來學習,背誦。
一旦書籍成為稀缺資源,就會被統治階級控制。或者說,知識屬于稀缺資源,尤其是記錄統治經驗和歷史、社會學等知識的書籍,會成為被統治階級壟斷的資源。有了知識和文化人就會變得聰明,可以從多個角度看待世界,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從多個角度解決問題。但知識和文化并非看一眼就能學會的,而是需要記憶一些基礎性的東西,或者說需要反復強化刺激,才能讓人腦印象深刻。有了書籍以后,知識和文化以文字的形式留存下來,一些生產生活的技能也通過文字記錄流傳下來,讓人們少繞彎路。后代的人為了更方便地獲取知識,就要讀有文字記錄的資料,通過讀書、讀其他資料來獲得,但只是讀一遍印象并不一定深刻。對待一些基礎性的知識就需要背誦,而且要記憶牢固,甚至要在實踐中反復驗證,不然學了,就等于只停留在表面,卻不深刻,甚至不知道應用場景是什么。隋唐以前沒有科舉考試,民間讀書人要到權貴家里做門客,武士也要做門客,叫做“學成文武藝,或賣帝王家。”他們立功之后才可以接受封賞,而立功又不是那么容易。讀書人要背誦很多的知識,背誦很多的文章,還要會寫文章,會出謀劃策。民間的武士要背誦很多的兵書政策,而且還要會應用,會練習武術套路,會對戰。
不管是文士還是武士,都需要背誦很多知識,才能躋身到權貴階層。到了現在,社會知識更加豐富,應用領域更加廣泛,需要學生背誦更多的知識,也需要學生在一些領域熟練運用背過的知識。考試考察的知識面比較廣,倘若考察一碗水的東西,那么學生要背過一桶水的東西,甚至要背過一缸水的東西。考察的題型多,知識多,學生掌握的更多,而且要背過知識點,因為在考試的過程中不允許學生看書本,不允許學生抄襲。只有背過很多知識之后,學生才算學有所成,不然做的題再多,也不一定管用。對于學習來說,背誦是基礎,即便社會上的一些學習,背誦也仍然是基礎。學習技能的時候,要學會技能的應用,而且要反復練習。這種反復練習就相當于背誦,是一種強化訓練,強烈刺激大腦皮層,讓大腦產生牢固的記憶,甚至讓人產生肌肉記憶,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背誦是掌握知識的最佳門徑,雖然進步比較緩慢,但隨著記憶知識的增多,人的大腦會訓練得越來越聰明,背誦的內容會越來越多,記憶力越來越強,甚至達到超級記憶的水平,也就是過目不忘。
社會分工到了一定的程度,需要人們干各自的事,而且需要內在的協調性,這就需要很多人繼承前人的經驗,也需要很多人記憶很多的知識和技能、技巧。很多工作不是沒文化的人能夠勝任的,需要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去干,而有知識、有文化的人需要背誦大量的知識,需要掌握熟練的操作技巧,也有一定的文憑。文憑就是文化憑證,獲得文憑當然得有一定的能力,尤其是背誦的能力,至于熟練操作的能力,在實踐中訓練就可以了。由此來看,很多社會崗位需要高學歷的人,并不只是盲目跟風所致,有內在的應用性,也有背誦的基礎能力在起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