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的主犯之一松井石根,出生于1878年,在日本陸軍大學學習期間,他參加了日俄戰爭,由于指揮能力非常差,導致他所率領的部隊幾乎被全殲,他本人也在戰斗中被俄軍打傷。
日俄戰爭結束之后,松井石根繼續回到日本陸軍大學,最后以1906年屆第一名的成績畢業,被授銜陸軍大尉,15年后,松井石根加入了由日本天皇發起的法西斯團體,開啟了他罪惡昭彰的“戰犯”生涯。
惡魔的誕生
1921年10月底,在德國萊茵河上游的黑森林貴族城堡區,一家名字叫做“巴登巴登”的礦泉療養地,三個軍銜僅僅是“少佐”的日本駐外武官,在這里舉行了一個秘密聚會,討論如何推動革新,去“拯救”日益腐敗的國家。
永田鐵山
所以他們決定創建一個組織,集結那些有同樣理想的青年軍官,于是就有了11人名單,這些人就是后來發動侵華戰爭主要戰犯,他們的名單如下。
永田鐵山,日本陸軍軍務局局長
小畑敏四郎,皇道派的實際組織者;
岡村寧次,侵華日軍總司令
東條英機,日本頭號戰犯,戰時內閣首相;
梅津美治郎,日軍參謀總長;
山下奉文,駐菲律賓日軍司令,綽號“馬來之虎”
中村孝太郎,日本陸軍大臣
松井石根,侵華日軍華中方面軍司令官,南京大屠殺主犯
中島今朝吾,日本陸軍第16師團長,南京大屠殺中最慘無人道的劊子手
下村定,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后接任陸軍大臣
磯谷廉介,臺兒莊血戰中的日本陸軍第10師團師團長
這個組織就是臭名昭著的日本法西斯組織-巴登巴登集團,由于他們只聽命于昭和天皇裕仁,所以可以將他們統稱為“昭和軍閥集團。
1921年裕仁代替患病的大正天皇攝政,他將巴登巴登集團為基礎的年輕軍官召集起來,在皇宮設立了法西斯軍官教導中心,秘密進行法西斯主義的培養。
中島今朝吾
這些渴望改革的日本年輕軍官們,被快速洗腦,所用的洗腦工具就是,日本法西斯主義思想的鼻祖北一輝,所著的《國家改造案原理大綱》。
這群人的思想,由此變得越發邪惡、極端,并給這種極端的思想,套上一個正義偉大的皮囊,他們政治認為日本必須成為解放人類的旋風的中心。
日本民族注定要完成世界的革命化,這就類似于邪教組織一樣,這些被法西斯思想改造的軍官們,開始被裕仁委以重任。
1933年,松井石根順利從法西斯教導中心畢業,并晉升為大將,就在職業生涯向上晉升之時,這名裕仁親自培養的法西斯組織成員竟然被免職了,究竟是怎么回事?
日本陸軍的內斗
1935年,日本陸軍內部產生了分裂,矛盾的焦點是如何對國家進行改革,在方法和路徑上存在巨大分歧,形成了統制派與皇道派兩個派系。
日本陸軍參謀本部的高級人才,主張聯合財閥建立完整高效的政府,以暴力手段完成國家改革,屬于統制派。
大多來自日本農村及社會底層的青年軍官,認為是財閥導致日本民不聊生,要求天皇嚴懲這些財閥,由天皇主導改革,屬于皇道派。
二者在陸軍內部展開了曠日持久的交鋒,爭斗范圍由上層蔓延到下層,當時皇道派注重基層軍官的發展,控制了陸軍士官學校,統制派注重高級人才培養,控制了陸軍大學。
二者旗鼓相當,雖然統制派把持了一些重要位置,但是皇道派的基層軍官可以通過服役的優異表現得到晉升,然在一場突如其來的裁軍打破了這一平衡。
20世紀30年代,日本經濟萎縮,沒有足夠的財政維持更多的軍隊,開始了大規模裁軍,導致大批士兵還鄉,因為軍隊規模的縮減,許多皇道派基層軍官失去了晉升的機會。
而被視為高級人才的統治派青年軍官快速得到了晉升,皇道派軍官身居要職的越來越少,這讓皇道派的軍官產生不滿,經濟不景氣加上得不到晉升,讓他們認為,日本的國家體制出現了問題。
而罪魁禍首是那些政府高層,只有鏟除他們,才能達到改革的目的,于是他們與社會激進分子組成了各種暗殺團體,試圖奪取政權。
他們列了一份刺殺名單,囊括了當時日本主要的政治家,如:犬養毅、西園寺公望等,1932年5月,犬養毅在家中被亂槍打死。
刺客不但沒有受到懲罰,還被奉為“日本的英雄”,這不免讓皇道派越發大膽,1936年2月,在十幾個激進軍官的帶領下,發動了兵變,弄死了當時的陸軍省軍務局長永田鐵山,這給了統制派奪權提供了機會。
短暫的間諜生涯
統治派掌權后,松井石根本來要被高升的,但是被懷疑牽涉此前兵變的刺殺案,被迫退出軍界,而是被當作間諜派往中國收集情報。
因為松井在學校期間,結識了很多當年赴日留學的中國留學生,其中就包括蔣介石、何應欽等人,這些人后來都成為了國民政府的大人物。
因此他希望能借著這些關系立功,作為晉升的跳板,松井石根便在中國打著,所謂“中日友好”的幌子與國民政府高層會談,仗著自己曾經和蔣介石認識,開始宣傳“大東亞共榮圈”的歪理。
試探他們對日本的態度,甚至在拜訪蔣介石期間,松井石根企圖和他做一個交易,只要蔣介石讓偽滿洲國政權合法化,那么日本就會全力支持蔣介石,但是老蔣不想背上“漢奸”的罵名,所以當時并未答應松井石根。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后,抗日救亡運動已經深入人心,南京國民政府拒絕了他的提議,這讓他懷恨在心,南京之行讓他郁郁不得志,這成了他后來主張攻打南京的個動機。
攻打南京主謀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由于松井在中國期間,經常在這一帶活動,對局勢十分了解,被任命為上海派遣軍司令,重返日本軍界。
在離開日本之前,他向裕仁表示,會不擇手段拿下南京,經過3個多月的激烈交戰,1937年11月12日,中國軍隊被迫撤出上海,淞滬會戰結束。
淞滬會戰
此時松井石根迫不及待的下達了進軍南京的命令,但是日軍參謀部制定了一條“制令線”,要求部隊在蘇州、嘉興連接線以東作戰,并不打算進攻南京。
因為當時日本陸軍和海軍有“北進”和“南進”計劃之爭,陸軍將蘇聯作為主要假想敵,如果一旦在中國陷入持久戰,很可能腹背受敵。
所以日本陸軍參謀部主張蠶食中國東北和華北,并以此為基地預防蘇聯,但作為日軍中的極端的法西斯分子,松井石根極力主張攻占南京。
他認為應該趁著中國微弱之際,繼續追擊,徹底摧毀其戰斗意志,尤其是攻下民國的首府南京,他甚至開始煽動一線軍官,讓他們無視參謀部的“制令線”。
在松井石根的教唆下,日軍向無錫、湖州一帶追擊,將戰爭再次擴大,日軍參謀部迫于現實便下令廢除了“制令線”,接著松井石根兵分三路開始向南京進攻。
并寫了一封《勸降書》給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要求在指定的時間出城投降,如果繼續抵抗,日軍破城后就會屠城,1937年12月2日,松井石根以肺病高燒為借口,暫時交出指揮權,接手松井石根權力的是昭和天皇(裕仁)的叔父-朝香宮鳩彥王。
另一個大屠殺元兇
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本參謀總長閑院宮載仁親王,下達了一道命令“部隊為求得補給,應盡量利用現地物資”,在收到命令后,朝香宮鳩彥王陸續發布了一系列的殺人命令,最簡單而直接的只有四個字“全部殺掉”。
朝香宮鳩彥王(中間)
他的命令被層層傳達并被徹底實施,直接讓日軍失去了人性,開始在城中大肆屠戮, 為了加快屠戮的速度,他還以“營地不足,缺水而不敷使用”為由。
讓城外駐扎的部隊進入城中,擴大屠殺范圍,南京城瞬間變成了人間地獄,1937年12月17日,痊愈后的松井石根接回指揮權,他不但沒有對暴行進行阻止,反而舉行了占領南京的閱兵儀式,并帶頭高呼天皇萬歲。
日本封鎖了各種信息渠道,可是如此大規模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還是被一些外國媒體捕捉到了證據,遭到了國際社會的譴責。
日本政府迫于壓力,把朝香宮鳩彥王、松井石根召回日本,而松井在離開南京前,又做了一件極為惡毒的事情,他干了什么呢?
回國后的兩人,不但沒有受到懲罰,反而受到日本民眾的熱烈歡迎,得到了天皇裕仁的嘉獎,朝香宮鳩彥王晉升為大將,獲得一級“金鵄勛章”。
邪教教徒
松井石根被任命為內閣參議,為了見證自己攻下南京的“功績”,他從南京挖了十壇帶有中國百姓血水的泥土,在日本建造了一個觀音像。
這座觀音像并沒有按照常規的方位擺放,而是朝向了西南方,對著南京方向,為了供奉這尊雕像,他還特意建造了一座觀音廟來供奉它,取名為“興亞觀音院”。
日本對外侵略擴張正是打著“興盛亞洲”的旗號,昭和時期的日本鬼子,非常熱衷于這種非常邪門的儀式,比如日本還有一個“八纮一宇”塔,據說是由世界各國的石頭組成的,寓意日本要稱霸全球的野心。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無條件投降,作惡多端的日本戰犯將面臨國際法庭的審判,1946年1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成立,開始對日本戰犯進行公開審判。
經過兩年半的審判,最終,包括松井石根在內的7名甲級戰犯被判處絞刑, 16名戰犯處以無期徒刑,1948年12月,松井石根在東京巢鴨監獄服刑,在在絞刑過程中,他沒有一下子被勒死,硬是在絞刑架上掙扎了12分。
作為南京大屠殺的主犯之一,松井石根以這種方式,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如果真的有地域,那么他一定會在最底層繼續服刑。
可就在這場全世界矚目的審判當中,一部分罪大惡極的日本戰犯逃脫審判,二戰結束后,美蘇冷戰在即,為了在遠東遏制共產主義的蘇聯,戰敗的日本就變得更有價值。
于是美國放棄了徹底清算日本戰犯的計劃,和他們達成了某種交易,罪惡滔天的日本戰犯,逃脫了審判,堂而皇之的活躍在日本政壇。
侵華戰爭的罪魁禍首,日本昭和天皇裕仁,以及南京大屠殺另一元兇朝香宮鳩彥王等,作為日本皇族,都逃過了審判。
85年過去了,我們從未忘記,萬萬不敢也不能忘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