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成都高新3D哪吒視頻”猶如一道光影劃破長空——哪吒腳踏風火輪,以裸眼3D形式躍然于交子商圈與春熙路商圈的地標建筑之上。截至5月17日,《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總票房(包含港澳臺和海外票房)已突破158億元,排名全球影史票房第五。這個源自《封神演義》的東方神話形象,正以數字孿生技術重構的姿態,在成都高新區的創新沃土上獲得新生。
這片孕育出“哪吒”的土地——成都高新區,究竟藏著怎樣的產業生長邏輯?在這里,從文化創意到科技創新,不同領域的企業如同枝葉交織的森林,在政策陽光、生態土壤與人才雨露的滋養下,構建起科技與文化創新相互滋養的“熱帶雨林”。
絕匠文創:“慢創意”土壤孵化的文化產業
《哪吒2》的最新票房,仍在持續更新中。在天府長島數字文創產業園,與電影《哪吒2》的制作公司可可豆僅一街之隔的四川絕匠文創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絕匠文創”),今年一季度的客戶咨詢量,已經超過了去年的總和。絕匠文創創始人夏科已在文創領域扎根30多年。不僅斬獲Pentawards全球包裝設計金獎、意大利A'設計大獎、德國iF工業設計獎及紅點「Best of the Best」至尊設計獎等殊榮,更以文化創意踐行國際傳播使命。
5月16日,絕匠文創創始人夏科向財聯社科創板日報團隊展示了一款“倒立杯”——正著看是金絲猴造型,翻轉后變成馬克杯,尾巴恰好是把手。
“文創產業深受政策影響。”夏科坦言,一旦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文創產業的發展將欣欣向榮。絕匠文創的“慢創意”哲學,正是成都高新區文化生態的縮影。作為最早一批入駐該園區的企業,絕匠文創享受到了成都高新區房租補貼政策,同時受益于政府每月舉辦的文創對接活動和海外商業團隊走訪計劃。這種“不催著變現”的從容,讓企業得以深耕IP打磨,最終在國際舞臺綻放光芒——其作品從聯合國“何以文明”特展到巴黎奧運會“熊貓連接世界”主題藝術展,成為文化出海的代表。
成都高新區的文創政策不僅體現在資金支持上,更在于對文化規律的尊重。通過構建完整的數字文創生態,成都高新區聚集了6000余家相關企業,數字文創產業規模超千億。夏科感慨:“政府給時間打磨IP,這種‘從容’在其他地方很少見。”
科創四川獲悉,成都高新區還推出了一攬子數字文創產業領域普惠政策和不同于傳統界定的人才發展政策,其中“非標準化人才”就是針對數字文創領域的優化調整。目前,在不拘一格的人才政策吸引下,成都高新區已聚集各類人才總量突破85萬。
如果說,《哪吒2》電影、裸眼3D哪吒、絕匠文創的文創IP創新發展故事是大家所熟知的,從“文化創新”再深入一些觀察,你會看到成都高新區另一種新場景:創新文化。從一個人到一個全球都有創新話語權的科技研發團隊;從一個想法到一個細分產業賽道獨角獸企業……創新文化早已深深扎根在政府部門的服務意識里、企業發展路徑里。
沃飛長空:完整產業生態搭建起低空經濟的“試飛舞臺”
在四川沃飛長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簡稱“沃飛長空”)的展廳里,科創四川看到一架黑白色的eVTOL。這款名為AE200的6座級載人航空器,有望成為國內首個實現“A點起B點落”的低空交通工具。
創辦沃飛長空,最早源自創始人郭亮從小的一個“飛天夢”。斗轉星移,郭亮這個“夢”如今已經成為現實,依靠團隊多項全球領先的科技創新成果應用,沃飛長空已經在成都高新區快速成長為一家全球低空經濟賽道里的“領頭羊”。
沃飛長空是吉利科技集團旗下致力于全球低空智慧交通航空器研發與商業化運營的公司,成立于2020年9月。2024年5月,沃飛長空全球總部及生產制造基地項目正式落地成都未來科技城,標志著成都高新區與吉利科技在低空出行領域的深度合作正式開啟。該項目將布局總部辦公、研發和生產制造低空出行航空器等業務。
科創四川獲悉,成都高新區資本全程參與了沃飛長空從A+輪到最新一輪B+輪的融資。“正是因為有成都高新區的幫助,我們才能和當地的資本走到一起。這不僅是對我們企業的認可,也為我們帶來了資源的引進。目前,作為領投的策源資本在B輪融資中已經‘支持’了我們數億元。”沃飛長空首席市場官費嵐表示。成都高新區不僅為其提供了政策支持,還通過共建低空經濟產業園、組建產業基金、成立產業聯盟等方式推動產業集群發展。
沃飛長空高級產品工程師侯一介紹,傳統上,低空領域受限于空域管制,企業研發常面臨“有技術無場景”的困境。此前,成都市進行了城市低空載人出行驗證飛行,沃飛長空作為成都本地低空出行企業代表和執飛單位,與政府各部門通力合作,圓滿完成了此次飛行任務。
成都高新區主動對接相關部門,幫助沃飛長空在歐洲中心樓頂垂直起降場起飛,并計劃旅游航線試點,為沃飛長空提供了“試飛舞臺”。侯一表示,成都的航空產業鏈非常完善,沃飛長空作為成都高新區本土的低空經濟鏈主企業,得到了產業鏈的大力支持,成都聚集的零部件供應商以及行業合作伙伴,幫助沃飛長空縮短了產品的研發周期。“傳統的航空器的研發周期大概需要5到10年的時間。我們的AE200從2022年提交取證申請到計劃取證,大概將是四年的時間。”
這家在成都高新區完整的產業生態上“長出來”的企業,未來將為民眾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侯一透露,eVTOL應用普及后,乘坐一次eVTOL的費用僅相當于利用打車軟件乘坐一次豪華專車。
考拉悠然:不僅有“信任投資”,還有“候鳥棲息地”
在菁蓉匯4號樓的考拉悠然實驗室里,一場關于“空間智能”的革命正在發生。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申恒濤帶領團隊研發的“悠然無界大模型”,正在打破數字與物理世界的邊界——這個能讓機械狗自主規劃巡檢路線、無人機聯動救援的“智能大腦”,已在城市治理、智慧應急等廣泛應用。
考拉悠然的成長軌跡,是成都高新區“信任投資”理念的縮影。2017年,企業起步時獲得成都高新區3000萬元“無股權啟動資金”,不占股份,只求科研轉化產業落地。這筆“信任投資”背后,是高新區“容忍失敗、鼓勵創新”的土壤。
在考拉悠然的融資歷程中,從川創投參與戰略投資到A輪川發展領投,再到B輪高投策源資本領投這輪注資億級人民幣,高新區國資始終扮演“耐心資本”角色。“在公司發展的過程中,成都高新區一直在幫我們對接戰略投資者。”考拉悠然董事長助理李佩蕓透露,這種“陪伴式”資本支持,讓企業能沉下心做底層技術研發,公司成立至今,已經擁有兩百多項知識產權。
成都高新區的產業生態也為企業提供了協同創新的沃土。李佩蕓表示,“高新區的完整生態讓我們專注于軟件研發,硬件則與本地企業合作,形成鏈式協同。”在人才方面,成都高新區的“ABCD類人才”政策為考拉悠然匯聚了國內外頂尖團隊。創始人申恒濤回國后,帶回20余名海外技術人才,而高新區的子女入學等配套服務,讓核心成員安心扎根。這種“為候鳥造濕地”的理念,成為企業創新的核心動能。
文化+科創“光合作用”:政策、生態與人才的“產業雨林”
3家企業的故事,折射出成都高新區的產業發展邏輯:從文化創新,到深入城市產業肌理的創新文化,文化和科技創新在這里發生著熾熱的“光合作用”和“化學反應”,輔之政策、人才構建的“熱帶雨林式”產業生態系統,最終讓不同領域的企業在競合中,形成了可以讓一個想法長成一家獨角獸企業、讓更多的夢想變為現實的良好生態。
成都,成就夢想。在成都高新區,科技與文化創新的融合實踐正催生出全新的產業形態:當絕匠文創的熊貓IP在世界杯舞臺“賣萌”,當沃飛長空的低空飛行器實現跨機場低空通勤,當考拉悠然的 AI大模型為城市管網裝上“智能大腦”,傳統與現代、技術與藝術的邊界正在被不斷打破。
當 3D 哪吒在交子大道 “睜開眼睛”,它看見的不僅是成都的夜空,更是一個正在崛起的“產業雨林”。成都高新區的終極 “生長密碼”,正在于構建了一個讓科技與文化創新相互滋養的 “熱帶雨林”:政策打破制度壁壘,生態激活協同效能,人才播撒創新種子,最終讓每一個融合的 “基因” 都能找到裂變的土壤,讓科技硬實力與文化軟實力成為驅動城市發展的 “雙引擎”。或許,這種以融合創新為內核的產業實踐,除了重塑成都的產業格局,還將為城市的現代化治理提供 “科技+文化” 的解題范式——讓創新不僅發生在實驗室與寫字樓,更生長在城市的文化肌理與生活場景中,讓每一次技術突破都閃耀人文溫度,讓每一個文化IP都承載科技想象,這或許就是成都高新區正在書寫的未來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