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賴志凱 通訊員 任肖琳
“新聞照片要‘會說話’,既要抓住瞬間的張力,也要講清背后的故事。”在中鐵六局電務公司宣傳干部、通訊員培訓班的現場,老師舉起相機,對準臺下凝神記錄的學員,“咔嚓”一聲定格了光影交錯的專注神情。這一幕,恰是這場“充電”培訓的生動縮影。
5月17日至19日,中鐵六局電務公司舉辦了宣傳干部、通訊員培訓班,來自基層項目部的40余名宣傳骨干齊聚一堂,圍繞新聞寫作、輿情應對、攝影攝像、文化素養、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等主題展開“沉浸式”學習。
“寫人物稿不能‘貼標簽’,要像剝洋蔥一樣層層深入。”在新聞宣傳課上,老師以一篇工地技術員的報道為例,逐句拆解細節描寫:“‘他蹲在電纜溝旁,手套上沾滿油泥,卻用指節小心翼翼擦拭著接口’——這樣的畫面比‘他認真工作’更有說服力。”臺下,京津冀區域項目部的通訊員馬瀟然飛快地記錄,筆尖在紙上沙沙作響,“原來好故事藏在‘蹲下’和‘擦拭’的細微處。”
輿情管理培訓課上火藥味十足。“突發施工糾紛,現場有群眾拍攝視頻,如何應對?”老師拋出尖銳問題,信息化分公司宣傳干部李健春搶先舉手:“告知群眾相關情況正在調查中,請以官方通報為準。”第一區域項目部的郭家樂又進行補充:“還要注意回應態度,避免情緒化。”課堂上,學員們一人接一句,現場模擬了一場“危機公關”。
“攝影攝像不是簡單的‘按下快門’,而是要有策劃、有思考。”老師從基礎理論講起,深入淺出地解析了新聞攝影攝像的技巧。“比如拍攝施工現場,如果只是遠遠地拍一臺軌道車,那只是‘記錄’;但如果能抓取軌道車司機專注的眼神、汗珠滴落的瞬間,或者機械與人的互動,那就是‘講故事’。”他一邊說,一邊展示了一組對比照片,學員紛紛點頭,有人低聲討論:“原來差的就是這個‘故事感’!”課堂上,老師還針對常見的會議、活動、施工場景等,詳細講解了不同場景的拍攝技巧。
很快,培訓接近了尾聲,在結業儀式上,公司領導總結道:“宣傳工作者既要當‘筆桿子’,也要做‘多面手’,把一線故事講得有聲有色!”這場培訓沒有“結業證書”,但每個人帶回的,是鏡頭里更敏銳的眼睛、筆尖下更鮮活的文字,以及那句回蕩在耳邊的話:“好宣傳,永遠在路上。”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