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鹽城響水的廣袤田野上,每年春秋兩季,都有一片生機勃勃的翠綠海洋肆意鋪展。那一朵朵圓潤飽滿的西蘭花,宛如翡翠雕琢的花朵。這看似普通的西蘭花,是如何華麗變身“致富花”的呢?響水又如何從一個不起眼的縣一躍成為“中國西蘭花之鄉”的?答案就藏在響水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中。從科學種植到冷鏈加工,環環相扣的鏈式布局,讓西蘭花成為致富花,也讓響水蝶變為“中國西蘭花之鄉”。
“中國西蘭花之鄉”招牌 圖片來源/鹽城工作
自然條件+科技賦能,小蔬菜有大科技
西蘭花因富含維生素C、膳食纖維和抗癌物質“蘿卜硫素”,被譽為“蔬菜皇冠”,其耐寒性強,適宜在弱堿性土壤(pH 7.2-8.0)中生長,而響水東臨黃海,氣候溫潤、日照充足,弱堿性黏重土壤富含有機質與速效鉀,恰好契合西蘭花耐寒、喜堿的生長特性,使其成為全國春夏與秋冬之交的最佳種植地。
早在1995年,西蘭花就作為特色作物被載入《響水縣志》,但受限于技術門檻,長期處于零星試種狀態。
2007年,響水南河鎮因北京奧運會蔬菜供應需求,首次實現千畝連片種植,拉開規模化發展序幕。2016年,鹽城市農業結構調整政策出臺后,響水縣政府將西蘭花定位為“富民第一產業”,通過補貼激勵等舉措全力推動西蘭花產業化發展——短短兩年間,全縣種植面積突破10萬畝,核心區連片達6萬畝,一躍成為“全國西蘭花生產第一縣”。
如今的響水西蘭花種植已充滿“科技范”:北斗導航無人駕駛移栽機精準定植幼苗,程序設定路徑下,一株株菜苗在大田中整齊排列;無人駕駛蔬菜播種機1小時可播1000盤苗,出苗率達95%以上,速度與精度兼具。
更值得關注的是全流程科技賦能:依托“農業投入品監管信息平臺”與“農業大數據平臺”,構建起“響水西蘭花一張圖”,實時監測土壤溫度、濕度、光照、EC值等指標,實現田間管理數字化;病蟲害防治摒棄傳統農藥,全面采用防蟲燈等綠色防控技術,守護生態底線。從育苗、定植到施肥、植保、收獲,全程機械化作業已成常態,智能化管理體系為產業注入強勁動能,讓“科技綠”成為響水西蘭花最鮮明的底色。
等待出售的西蘭花 圖片來源/鹽城工作
拉長做粗產業鏈,西蘭花長出“增值芽”
鏈式引領促進產業集群發展。響水西蘭花是鏈式思維下的產業之花。走進響水南河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萬銀、旭泰等公司冷鏈物流車正將打包好的西蘭花發往上海、杭州等地。
近年來,該鎮引進國內知名的農業龍頭企業萬銀集團,投資2億元建成集分揀、預冷、加工于一體的產業綜合體,配套發展脫水蔬菜、速凍產品等深加工項目,推動西蘭花附加值提升30%以上。“從種子到餐桌,我們已形成完整產業鏈。”南河鎮農業中心負責人表示,南河西蘭花年銷售額突破3億元,鏈式發展不僅讓“一朵花”變身“致富花”,更以產業集群效應帶動周邊超5000農戶就業增收,成為鄉村振興路上亮眼的綠色經濟樣板。一業興,百業旺。在響水,一個以西蘭花為中心,串起一二三產的融合發展格局正逐步形成。響水目前已形成從育苗、定植、初加工、深加工、冷鏈物流全產業鏈。擁有規模較大的育苗中心5家,共15.6萬平方米;加工企業8家,初加工生產線23條、精深加工生產線5條;田頭冷藏保鮮庫20萬立方米。可完全滿足響水西蘭花產業自身的育苗需求和產業經營中的冷藏保鮮周轉需求。通過冷鏈物流的支撐,堅持全產業鏈打造,市場渠道多元,產品越賣越遠,遠到歐美市場,近到國內各大市場,銷售環節越來越多,通過田頭賣、冷庫賣、初加工賣、深加工賣,賣出好價錢、賣出好前景。
土地流轉破難題,西蘭花變“幸福花”
土地流轉曾是農業規模化發展的“攔路虎”:農民受傳統觀念束縛,擔憂政策風險不敢流轉土地;法規細則與市場機制的雙重缺位,讓流轉面臨合同糾紛、資源錯配等難題;再加上農村社保、中介服務等配套支撐不足,土地難以集中連片開發,規模化經營舉步維艱。
面對這一問題,在響水,產業鏈黨委牽頭組建200多人的攻堅隊伍,挨家挨戶算清經濟賬、講透惠農政策。在耐心細致地動員下,4萬畝土地順利完成流轉,為西蘭花產業規模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有了土地資源的有力支撐,“合作社 + 基地 + 農戶”的運營模式迅速落地生根。響水西蘭花產業構建起統一供苗、管理、銷售的全鏈條體系。創新推行“一次流轉,兩次分配”的土地流轉機制,既保障了產業集約化發展,又為有創業意愿的農戶保留發展空間,這一做法獲省政府政策研究室專刊推廣。據響水南河鎮富城家庭農場的負責人王聲西介紹,通過土地集中流轉、機械化耕作、新模式運用、科學技術加持,種植效率較散戶模式提升近40%,預計畝均產量可達2500斤。
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技術能手與經營骨干脫穎而出,帶動普通農民成長為懂技術、善經營的現代新農人,從事該產業的農民年凈收益增長超3萬元。家門口的西蘭花田成了“幸福車間”。“日結工資,月入3000多元,還能照顧老小!”村民李發桂道出了眾多務工者的心聲。育苗、移栽、采收各環節持續釋放用工需求,日均2000余名村民投身其中,留守婦女、低收入群體占比超六成,帶動周邊村民年均增收2萬元以上,西蘭花變身“幸福花”,穩穩托起鄉村振興的幸福生活。
2018年,響水榮膺“中國西蘭花之鄉”稱號,“響水西蘭花”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成功注冊。2023年,全國西蘭花產業首張碳標簽評價證書花落響水。2024年,響水西蘭花又斬獲全國最具影響力蔬菜區域公用品牌稱號。
如今的響水田野,西蘭花宛如翡翠織就的錦緞,鋪展出科技賦能、產業升級、鄉村煥新的壯美畫卷。從零星試種到十萬畝綠海翻波,從“田頭鮮蔬”到“國際餐桌”,響水正以西蘭花為筆,在鄉村振興的沃土上揮毫潑墨,為新時代魚米之鄉書寫更多生動注腳。
文/李詩睿
來源:新華網江蘇頻道、響水縣人民政府、中國江蘇網、鹽城工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