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將向亞美尼亞提前交付自家生產的叫做阿卡什的地對空導彈發射裝置。
這里的提前交付非常耐人尋味,因為一直以來,工作疲沓延緩推遲交付已經成為印度人一貫的畫風。
據資料顯示,亞美尼亞訂購的這批地對空導彈裝置,原計劃只需要到今年的7月份供貨就可以了,那么印度為什么急匆匆發貨給亞美尼亞?
難道是印度缺錢花了,亦或是外匯儲備出現衰竭?亦或是印度也開始講究契約精神?
還是先來說說印度自主研發的這款阿卡什地對空導彈裝置,數據顯示,印度的阿卡什屬于妥妥的抄作業,而這是印度的一貫畫風。
阿卡什的對標就是前蘇聯的薩姆6款式的防空導彈,也就是前蘇聯稱之為立方體的防空導彈體系,在當時很是時髦。
話說薩姆6防空導彈曾經在蘇聯時代大殺四方,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東戰爭的主角,曾經是參與中東之戰美國大兵的噩夢。
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和敘利亞正是使用薩姆-6防空導彈徹底擊毀了以色列的防空體系,此役,以色列損失了百架戰機,從此一蹶不振。
當然,薩姆導彈也有自己的短板,這就是它的制導系統比較落后,尤其是大量使用電子管,這就使得薩姆體積龐大很是臃腫。
更要命的是,薩姆沒有自己的制導雷達,需要另外配置雷達車,一旦雷達車被毀,薩姆就是一個聾子瞎子,妥妥的被動挨打。
也就是這個緣故,薩姆后來多在第三世界國家出現,比如印度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根本不入西方發達國家的法眼。
再往后蘇聯坍塌后,薩姆的后續研發逐漸停止。然而即便是一款很是落后的地對空導彈裝備,印度也是如獲至寶,大量購進并進行技術升級。
那么印度是如何升級改造薩姆的呢?
簡單來說就是把原先的履帶平臺換成輪式平臺,也就是把履帶換成橡膠輪子。
當然也不能說印度只是簡單換成輪式驅動,他們還給薩姆增添了印度自主研發的制導體系,據說整體性能也得到一定的提升。
然而問題也就出在這里,眾所周知,印度的制導技術難以擺到桌面上,之前印度導彈發射出去,全球的雷達高度關注,生怕落到自家頭上。
這是因為印度自己也難以確定自家的導彈會飛到哪里。
可以想見在這樣的神操作下,薩姆或者叫阿卡什在實戰中會有什么詭異的表現。
比如在前不久的印巴空戰中,阿卡什幾乎是默默無聞,并沒有人提及阿卡什擊落對方的戰機,哪怕是無人機也行。
不過對于這樣尷尬的局面,印度人也有自己的彌補辦法,這就是自說自話自吹自擂,無中生有說阿卡什擊落上百架巴基斯坦的無人機。
雖然是遠在千里之外的亞美尼亞暫時聽信了印度的胡編亂造,但問題是人們的眼睛是雪亮的,印度的騙術很快就會被揭穿。
正是鑒于此,印度決定乘亞美尼亞還沒有醒過勁,趕緊把自己的阿卡什打包裝箱,直接送到亞美尼亞。
按照印度人的邏輯就是,反正東西已經送到,即便是亞美尼亞后知后覺,但為時已晚,印度根本沒有七天無理由退貨這一說。
為此有評論說,隨著阿卡什印度被強買強賣,估計在中亞會出現中國軍事裝備第二戰,這個評語很是保守。
因為面對中國部署在阿塞拜疆的梟龍戰機和A2000遠程火炮,在技術層面碾壓印度的阿卡什,二者不在一個平面。
這里有個對比,阿卡什的最大射程是30公里,而中國的梟龍能夠在100公里之外鎖定目標直接開火,二者性能差距巨大,不可同日而語。
這也就是說,印度害怕亞美尼亞反悔提前把自己的阿卡什打包供貨,這說明印度人心虛,于是來個既成事實,防止被退貨。
而阿卡什在西亞萬一遇見梟龍戰機,這就不是僅僅中印第二戰的場面,而是中國制造碾壓印度拼湊的華麗場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