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局勢一向動蕩,但近期的動靜卻讓人特別警覺。
5月18日,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罕見地發出了“紅色安全提醒”。根據公告,中方將以下區域定為“紅色區域”:一是以色列北部的納哈里亞—采法特一帶及加利利湖以北、以東地區,二是南部的阿什克隆以南、內提沃特以西地區。要求在這些地區的中國公民立即撤離,同時對其余地區也發出“橙色警告”,提醒謹慎前往。
【中方發出最高級別紅色預警】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駐外使館向來謹慎,除非出現明確的戰爭風險或人員安全遭受嚴重威脅的跡象,一般不會輕易發布“紅色預警”。而這次行動之迅速、范圍之廣,顯然不是基于一兩次襲擊那么簡單。
從外交語言來看,“紅色區域”意味著中方已經掌握或判斷局勢可能在短期內急劇惡化,甚至出現對外籍人員不具可控性的軍事風險。中方顯然是察覺到了什么危險信息,才做出了先發制人的安全部署。
而就在中方發出紅色預警前后,美國方面也有大動作。據多家外媒綜合報道,美國正在從位于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軍事基地有計劃地撤回并替換此前部署的B-2隱形戰略轟炸機。
今年3月,在美軍對也門胡塞武裝發動空襲期間,五角大樓曾罕見地向迪戈加西亞基地派遣了多達6架B-2轟炸機。該基地地理位置重要,是美軍在中東和印度洋區域投送戰略打擊力量的核心節點。
另外,根據公開數據,原部署在迪戈加西亞島基地的4架美軍KC-135R加油機已于近期悄然撤離,前往亞洲或其他中東美軍基地。同時,4架C-17戰略運輸機也在準備降落以色列本·古里安國際機場時,被以方勸返,未能完成任務。
【美軍B-2轟炸機撤離中東】
在戰時背景下,加油機和運輸機的部署變化往往意味著戰術重點或戰略方向的調整。要么是預判沖突升級,進行戰略轉移和風險控制;要么是為下一步軍事行動騰出空間、調整部署。
中美兩個大國同時有所動作,很難不讓人聯想:中東地區是否有一場“大事”,正在醞釀?
就中東當前局勢來看,大規模戰火的爆發主要可能來自兩大方向:一是加沙戰火,二是伊朗核問題。
首先看加沙。5月19日清晨,以軍對加沙北部和南部幾乎同時發動大規模地面進攻,空襲、炮擊、裝甲部隊齊上。以色列軍方表示,將“持續戰斗,直到完全實現消滅哈馬斯和解救人質的目標”。從行動密度和力度看,這是近期以軍針對加沙最集中的一次大規模作戰行動。
更重要的是,以色列軍方已經不再提“臨時停火”或“人道窗口”,而是強調“10月7日之前不會有任何變化”。這等于是在對全世界宣布:接下來的戰事不會收手,將持續到“徹底勝利”。
而在北部邊境,以軍與黎巴嫩真主黨的沖突也有升溫跡象。如果戰火蔓延至以黎邊界,形成“兩線作戰”,局勢將更加不可控。
【伊朗總統稱伊朗絕不放棄核權利】
再看伊朗。美伊圍繞核協議的博弈已接近攤牌。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公開表示:達成任何協議的一個先決條件,都必須讓伊朗放棄鈾濃縮活動。而伊朗則明確回應:絕不會放棄使用核能的權利。
雙方紅線清晰,談判已近破裂。如果談不攏,下一步恐怕就是武力選項。而一旦美國或以色列對伊朗核設施動手,中東局勢勢必全面失控,霍爾木茲海峽封鎖、油價暴漲、極端組織趁亂而起,都會迅速變為現實。
總而言之,如今的中東,已經不只是動蕩不安,而是正在成為全球沖突的“漩渦中心”。一場更大規模、更深層次的危機,或許正在悄然逼近。
接下來的三個月,將是決定戰爭與和平的關鍵窗口期——如果以色列無法迅速實現其戰略目標,或伊朗核問題徹底失控,一場地區性乃至國際性的全面沖突,將很難避免。
在此關鍵時刻,中國發出罕見的紅色安全預警,不只是對本國公民生命安全的高度負責,更是在向全世界敲響警鐘:中東這根“導火索”,正在逼近臨界點。
必須警惕,中東從不是一個孤立的戰場,它是牽動全球能源命脈的戰略要地,是決定南北國家格局演變的核心地帶,更是世界秩序穩定的“風向標”。一旦這個“火藥桶”被引爆,動蕩的將不僅僅是中東,而是整個世界。
而最令人痛心的是,最無辜的,永遠是那些失去家園、流離失所的普通百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