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路炳陽 北京報道
近日,鐵路企業混改第一樣板——國鐵吉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鐵吉訊”)有關工作人員和服務內容發生重大變化。根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國鐵吉訊繳納社保的職工人數已從高峰時期的300余人降至2024年0人。
5月16日,國鐵吉訊同名App更是發出通知,稱因業務調整,將于2025年6月15日關閉部分服務,國鐵吉訊App將不再保留用戶行程記錄。
一位曾在國鐵吉訊供職多年的離職員工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其實在2023年時,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和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訊”)的高管就已撤離公司。
國鐵吉訊App是國鐵吉訊公司最主要的產品。該公司于2018年6月,由吉利、 騰訊出資43億元,聯合中國鐵路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鐵投”)合資成立,中國鐵投則是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鐵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
國鐵吉訊App原名“掌上高鐵”,是中國鐵路出行服務App。國鐵吉訊公司稱,其可以為鐵路旅客提供線上線下協同出行的全過程服務,服務范圍包括購票、高鐵wi-fi、打車、住宿和訂餐等。可以看出,國鐵吉訊App服務內容與國鐵集團出品的“鐵路12306”App同質化嚴重。
從2018年成立至2019年,國鐵吉訊也曾短暫輝煌過。在2020年年初召開的國鐵集團全路工作會議上,時任國鐵集團董事長陸東福稱,國鐵吉訊等鐵路混改企業經營持續向好,動車組Wi-Fi已累計覆蓋3億人次,高鐵+共享汽車業務覆蓋24個城市,全年完成4萬單,同比增長8.8%。
當時,就國鐵企業加快推動股份制改造議題,陸東福還稱,要開辟鐵路經營開發新的增長點,完善國鐵吉訊公司服務平臺,拓展鐵路客運服務產業鏈;整合鐵路全產業鏈大數據資源,充分挖掘鐵路大數據資源的市場價值。
然而,彼時卻成為國鐵吉訊經營業績的最高峰。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公司財務層面出現壓力。接近吉利人士對記者透露,“由于財務上‘只出不進’,進入2021年,有一段時間公司發工資都困難,開始裁員。”
國鐵吉訊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為了渡過難關,公司對國鐵集團提出希望鐵路能開放資源,共享數據給國鐵吉訊App。最終,國鐵集團決定讓12306的母公司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鐵科院”)以第一大股東的身份入股國鐵吉訊公司。
2021年7月,鐵科院接手中國鐵投手中國鐵吉訊公司46%的股權,中國鐵投占股縮減至5%,吉利和騰訊占股份額不變。
然而,這一股權變更,卻未能挽回國鐵吉訊公司業務急速下滑的態勢。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該公司2018年—2023年歷年繳納社保的職工人數分別為145人、323人、286人、75人、53人、22人,直至2024年變為0人。該平臺還顯示,截至2024年12月27日,即上一次核準日期,公司股權暫未發生變更。
根據吉利在中國貨幣網發布的歷年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2024年,吉利投資國鐵吉訊公司權益法下確認的投資損益分別為-0.10億元,-0.73億元、-0.96億元、-0.66億元、-0.23億元、0.005億元和-0.06億元。這表明吉利的這筆投資累計虧損額為2.735億元。即使在員工變成0人的2024年,吉利也因國鐵吉訊公司虧損了0.06億元。
2025年3月27日,記者在一大型論壇間隙就國鐵吉訊公司近況及騰訊是否會退股等問題采訪騰訊副總裁韓開創,韓開創拒絕了記者的采訪請求。
國鐵吉訊公司前身為動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動車網絡”)。2018年4月,動車網絡開始面向社會公開轉讓其49%的股權,轉讓底價為30.49億元。彼時,國鐵集團前身中國鐵路總公司(以下簡稱“中鐵總”)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動車網絡將成為中鐵總混改的樣板,希望有互聯網運營經驗的企業可以積極參與。
在動車網絡招標階段,吸引了大量互聯網企業的關注。中鐵總曾向包括騰訊、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在內的多家互聯網企業伸出橄欖枝。
2018年6月6日,吉利和騰訊聯合宣布,雙方組成的聯合體成功中標動車網絡49%股權轉讓項目,轉讓標的交易價格為43億元。其中吉利占股39%,騰訊占股10%,中國鐵投占股51%。
(助理編輯:朱會珊 審核:杜麗娟 校對:翟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