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3月,韓先楚焦急地看著118師指揮員:“誰愿意帶隊強行登島?”下面一片沉默,這時,一人猛地站了起來:“我去!”
韓先楚一看,原來是28歲的師政治部主任劉振華,韓先楚不禁皺了皺眉頭,但是,隨即又露出欣喜的笑容。
劉振華是山東泰安人,原名劉培一。出生于1921年,16歲高小畢業,考入滋陽鄉村師范學校。
七七事變后,學校停課,1938年4月,劉培一和其他四名青年參加了八路軍。
為了表達抗日救國振興中華的決心,劉培一改名劉振華,其余四名青年分別改名振中,振興,振國和振民。五名青年改名的故事在山東解放區傳為佳話。
1940年8月,劉振華任山東縱隊4支隊2營分支部書記,在攻打萊蕪寨里戰斗中,劉振華帶領部隊勇猛沖鋒,一舉消滅了1000余名日偽軍,被大家稱為“會打仗的政工干部”。
由于表現突出,又有文化,劉振華28歲就成長為副師級干部,當上了118師政治部主任。
1949年1月,劉振華所在的師改為四野40軍118師,軍長是韓先楚。
1950年初,40軍奉命解放海南島,這是解放軍第一次較大規模的渡海作戰。
韓先楚根據上級指示和瓊崖支隊馮白駒的建議,先后組織兩個營向海南島進行了兩次偷渡,都勝利了。
韓先楚想讓118師再派出一個加強團偷渡海南島,加強島上力量,然后再發動大規模進攻。
這個加強團的最高指揮官是團長政委,鑒于金門失利的教訓,指揮員沒有更高一級職務的人擔任,韓先楚不放心,他趕到40軍118師,希望有師一級的干部出馬。
為了更詳細地了解考驗干部,韓先楚并沒有指派某一個人來擔當這個職務,而是希望有人毛遂自薦。當時的師長鄧岳、政委張玉華在會上也一再鼓勵大家。然而下面一片沉默。
這時,一人站了起來,“我去!我是政工干部,需要實戰歷練。”這人正是劉振華。
這很出乎韓先楚的預料。本來,他是希望有一名軍事干部站出來,畢竟這是要出任軍事指揮員。
但是,瞬間的驚奇在韓先楚的臉上掠過之后,他那一向嚴肅的臉頰透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他為劉振華高興。
韓先楚太了解劉振華了,他知道劉振華的過去,知道他是“會打仗的政工干部”。韓先楚當即批準了劉振華的請求。
1950年的一天深夜,劉振華率領船隊開始強渡。3000將士蜷縮在木帆船里,天快亮時,依然看不清東西南北。海霧中突然傳來機槍掃射聲——因海水流向轉變,他們竟偏離登陸點20公里撞上敵軍炮口!
劉振華聽到右前方遠處傳來槍聲和手榴彈的爆炸聲,知道船隊已經靠近海南島了,漂散的船隊不斷用報話機請示登陸點,劉振華果斷下達命令:“向我靠攏,就近靠岸,強行登陸!”
激烈的戰斗中,劉振華帶領部隊撕開了一個口子,后續部隊陸續登上了灘頭,在東起林詩港、玉包港,西至紅牌港一帶先后登陸,隨即向縱深進發,在美厚村與瓊崖縱隊及先前成功偷渡的先鋒營勝利會師了。
4月16日,40軍、43軍萬船齊發,向海南島發起了大規模登陸作戰。5月1日,島上殘敵全部肅清,五星紅旗插到了天涯海角。而劉振華率領的部隊,有200多人不幸犧牲。
正是這場背水一戰,讓劉振華從政工干部蛻變為鐵血戰將,先后成為副師長、軍參謀長、軍政委。
1988年,這位曾駕木船破敵艦的傳奇人物,被授予上將軍銜,最后官至沈陽軍區政委。臨終前他仍念叨:"海南島登陸那夜,海浪聲最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