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成都5月20日電 (記者 陳溯)中國水利部部長李國英20日在成都表示,中國水利部在大壩智能化領域開展積極探索實踐,建設了一批數字孿生大壩,推動大壩實現更安全運行、更精準調度、更高效管理。
當天,國際大壩委員會第28屆大會暨第93屆年會“數智賦能水庫大壩建設和運維”專題研討會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辦。在研討會上,李國英表示,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加劇導致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日益增多,大壩面臨的環境條件更加復雜、更趨極端,有效防控風險、提升發展質量的要求更加迫切、更為凸顯。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大壩建設運維模式發生深刻變化。
“中國水利部在大壩智能化領域開展了積極探索實踐,建設了一批數字孿生大壩,構建現代化水庫運行管理矩陣,建設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推動大壩實現更安全運行、更精準調度、更高效管理。”李國英表示,中國提出了智能大壩理念,對水庫大壩性態全要素和運行管理全過程進行數字化映射、智能化模擬,實現大壩建設運行全生命周期透徹監測感知、智能分析預測、前瞻決策支持,提升大壩安全高效可持續運行水平。
李國英表示,構建智能大壩是應對風險挑戰、把握時代之變、塑造發展動能的關鍵之舉,愿與世界各國水利部門和國際組織攜手合作,共同推動壩工行業創新和進步。
國際大壩委員會主席米歇爾·利諾在研討會中表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融入大壩全生命周期,促進大壩管理從被動管理轉向主動預測型管理轉型。人工智能、大數據、實時監測等新技術賦能大壩安全監測與風險防控,保障大壩安全可靠及可持續發展。期待通過此次大會,共商智能大壩領域國際標準制定,攜手應對風險挑戰,推動全球壩工技術創新發展。
與會水利水電領域國內外專家圍繞水電與能源轉型、大壩數智設計、大壩安全管理、清潔能源基地建設、智能大壩技術、水電可持續發展、高壩智能建造等議題作主旨報告,并圍繞大壩在線監控、智能診斷饋控、智能溫控、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無人碾壓技術等議題開展交流。
研討會發布了由中國水科院完成的《智能大壩理念與實踐》一書。
國際大壩委員會第28屆大會暨第93屆年會于2025年5月16日至23日舉辦,由水利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國際大壩委員會聯合主辦。“數智賦能水庫大壩建設和運維”專題研討會作為大會期間中國專場研討活動之一,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中國水科院)、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三峽建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主辦,旨在為大壩工程理念、技術和實踐創新發展提供方案。(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