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能夠和其他新人一起分享喜悅和幸福,共同見證人生中重要的時刻,未來將會成為我們人生中寶貴的記憶。”5月20日,花都湖 “嶺南緣” 化作甜蜜海洋,成為浪漫與幸福的焦點。由廣州市民政局、花都區政府指導,花都區文明辦與區民政局共同主辦的“花都有囍?緣定嶺南”集體婚禮暨花都區婚慶協會授牌儀式,在花都湖“嶺南緣”舉行。
這場集體婚禮的成功舉辦與花都區婚慶協會授牌,不僅是20對新人的幸福啟程,更是花都區婚俗改革與產業發展的生動融合,標志著花都區“甜蜜經濟” 與婚俗改革邁出新步伐。
新人異地領證
實現“雙城記”的圓滿
“我們倆戶籍都在福建省,在佛山工作。原以為異地領證遙不可及,沒想到新政讓我們在花都實現了‘雙城記’的圓滿。”在集體婚禮現場,新人黃先生、魏小姐手持婚書難掩激動。作為5月10日婚姻登記“全國通辦”政策實施后的首批受益者,他們的故事正是花都區深化民生改革的生動縮影。
新政打破“戶籍地限制”,讓新人可在任意城市辦理婚姻登記。數據顯示,新政實施首個十日(5月10日-20日),共辦理婚姻登記820對。
坐落于花都湖“嶺南緣”婚姻登記處,被贊譽為“最美婚姻登記處”、“婚姻登記天花板”,這座2023年啟用的網紅打卡點,以嶺南園林的詩意空間與智能化服務,將傳統婚俗文化與現代政務服務深度融合。新人可通過粵省事小程序預約,在琴韻悠揚的登記大廳完成全流程便捷化辦理,更可在999米步道上拍攝專屬婚照,將領證時刻化作永恒記憶。
“此次集體婚禮特別設置了‘通辦新人分享環節’,通過真實案例展現政策如何將‘地域距離’轉化為‘民生溫度’。”花都區民政局負責人表示,我們不僅要讓新人少跑腿,更要讓婚姻登記成為傳遞家庭責任與文化認同的紐帶。從“一紙婚書”到“一場儀式”,新政正推動“婚姻大事”向“幸福美事”轉變,而花都湖“嶺南緣”正是這一轉變的最佳見證者。
讓文化基因與現代價值觀對話
當20對新人在“嶺南緣”完成“三拜禮”時,將“結發同囊”“合巹共飲”與現代宣誓結合,保留了傳統中式婚禮的古典意趣。20對新人在鮮花、掌聲和親友的祝福聲中大婚禮成,許下相伴一生的美好諾言。
“我們不是復刻傳統,而是讓文化基因與現代價值觀對話。”活動策劃方表示。新人巡游路線更暗藏巧思,999米步道串聯起5200米愛情跑道(全長5.2公里),將“長長久久”的民俗寓意與“我愛你”的浪漫表達巧妙結合,新人在體驗儀式時,既能感愛到文化的厚重,又能觸摸到時代的脈搏。這種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傳統婚俗成為年輕人表達自我的新載體,也是深化婚俗改革、弘揚文明新風的新動力。
“20對新人以實際行動引領婚事簡辦、喜事新辦、勤儉節約的文明風尚,為人生留下生動精彩的一頁,也為廣大青年作出榜樣表率。”花都區政府相關領導希望廣大青年以他們為榜樣,弘揚社會正氣,倡樹時代新風,爭做文明婚俗的倡導者、傳播者和踐行者。
婚慶協會
激活“甜蜜經濟”千億市場
當天,廣州市花都區婚慶協會正式揚帆啟航。首批34家會員單位涵蓋珠寶、酒店、汽車、地產、文旅、婚慶等全產業鏈,其中有深耕本土的老字號,也有全國知名的連鎖品牌,標志著“婚慶+”產業體系初步成型。
“我們將通過標準化服務、跨界合作和品牌推廣,打造具有嶺南特色的婚慶產業集群。花都區婚慶協會會長黃穎琳透露,同步啟動的婚慶集市成為產業協同的試金石,25家商家聯合推出“萬元婚慶大禮包”,從定制婚紗、珠寶首飾到智能家居、蜜月旅行,一站式滿足新人多元需求,展現產業集群效應,這種跨界創新、多業融合的模式,正是花都婚慶產業聚集發展的核心優勢。
從“全國通辦”的政策溫度,到嶺南婚俗的文化厚度,再到甜蜜經濟的產業力度,廣州市花都區正以婚姻為紐帶,編織起民生、文化與經濟的幸福網絡。當20對新人攜手走過999米步道,他們留下的不僅是愛情的足跡,更是一座城市書寫傳統與現代共生、政策與文化共鳴的幸福篇章。
來源:花都區融媒體中心
圖文:謝繼文 陳琳 通訊員 黃思燦
編輯:花小圓
“花都融媒視頻號”內容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