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越努力越幸運”,好像只要拼命干,就能賺大錢。
但仔細琢磨琢磨,就會發現人的財富本質上和努力有關系,但根源還在社會分配規則。
就說快遞小哥吧,每天風里來雨里去,從早到晚奔波在大街小巷,一天送幾百個件,就盼著多掙點提成。
他們夠努力了吧?
可就算再拼命,一個月也就掙個萬兒八千的,這還是辛苦錢,身體累垮了不說,還可能面臨各種罰款。
為啥呢?
因為社會給快遞行業定的分配規則就是這樣,快遞小哥處在分配鏈條的下游,收入上限早就被框死了。
再看看那些大公司的管理層,每天坐在辦公室里,開開會、做做決策,收入卻是快遞小哥的好幾倍甚至幾十倍。
他們可能沒快遞小哥那么累,但因為所處的位置不同,享受的分配規則不一樣,財富積累就快得多。
還有那些拆遷戶,一夜之間身價百萬千萬。
他們可能之前就是普通老百姓,沒干啥驚天動地的大事,就因為趕上了城市規劃,房子被拆了,得到了巨額補償。
這也不是靠個人努力,而是社會分配規則帶來的結果。
當然,階層流動是存在的,有人能從底層爬上去,但這只是少數。
大部分人還是被困在原來的階層里,因為階層結構本身很難改變。
社會分配規則就像一雙無形的手,悄悄地分配著財富,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
得看清這個現實,在努力的同時,也得琢磨琢磨怎么在這規則里找到更好的位置。
1、別人給你定義的活法。
生活在這個社會里,就像被一雙無形的手推著,沿著一條看似固定的“劇本”往前走。
從拼命工作,到買房結婚,再到雞娃教育,好像這就是人生的標準流程,不這么走就“不正常”。
可這種千篇一律的生活模式,真就比“放羊娶媳婦生孩子,再讓孩子放羊娶媳婦”的笑話高級多少嗎?
那些為物質世界繁榮努力的“燃料”們,沒日沒夜地工作,在激烈的競爭里內卷,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推動社會進步。
這肯定值得尊重,但沒必要把他們的生活方式當成唯一的選擇。
每次新款水果手機一發布,社交媒體上就全是炫耀和討論。
好像誰沒買,誰就落伍了。
李舟有個朋友,本來手機用得好好的,結果每次看到周圍人換了新款,自己也跟著心癢癢,花近萬塊買了個最新款。
可買回來之后,發現也沒啥特別的功能,就是圖個新鮮。
這不就是被社會風氣和資本力量給忽悠了嗎?
那些廣告和營銷,就像一張大網,把咱們的判斷和選擇都網住了。
還有那些名牌包包、豪華汽車、精致旅行,真的是咱們內心深處渴望的嗎?
其實很多時候,是資本在給你洗腦,讓你覺得擁有了這些東西,就有面子、有地位。
可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啥呢?
是內心的平靜,是和家人朋友的溫馨時光,是能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生活不該只有這一種模式,也別被外在的“劇本”給束縛住。
得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這樣才能活得自在又快樂。
2、殘酷的真相。
成年人得面對一個殘酷又實在的真相,不管社會跑得多快,發展得多好,資源就那么多,不可能讓每個人都變成大富翁。
要是真能人人都富得流油,那資源還不得搶破頭,分配起來也得亂成一鍋粥,社會穩定可就懸了。
社會就像一臺超級大的機器,每個行業、每個人都是這機器上的小零件,得嚴絲合縫地配合,機器才能轉得順溜。
工程師得用他們的聰明才智搞研發、搞創新,讓科技不斷進步;教師得在講臺上辛勤耕耘,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還有那些在基層默默奉獻的人,他們干著最累最苦的活,卻拿著不多的報酬。
這些看似普通的人,其實是撐起整個社會的頂梁柱。
要是人人都想著不勞而獲,都想著一夜暴富,沒人愿意踏踏實實地干活,那這社會機器不得停擺,甚至直接散架啊。
就說咱們身邊的事兒吧。
前些年經濟好像發展得挺快,大家的錢包也慢慢鼓起來了。
可這錢一多,麻煩事兒也跟著來了,通貨膨脹就像個幽靈,悄無聲息地就把咱們的錢給“偷”走了。
以前一百塊錢能買一大堆東西,現在呢,可能就只能買幾樣。
物價漲得飛快,生活成本越來越高,為了養家糊口,咱們又得像老黃牛一樣拼命干活。
古代的陳勝看到社會的不公,喊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可咱們普通人,沒那個本事和機遇去改變階層,又不想成為時代的炮灰,那就只能調整自己的心態,降低點欲望。
其實,不管哪個朝代,時間一長,階層固化那是避免不了的。
要是你有機會,能加入那些利益集團,那自然好。
但要是努力了大半輩子,還是沒能擠進去,那也別硬撐了,別被消費主義牽著鼻子走,別給資本家白打工。
你想想,人生就那么幾十年,小時候不懂事,老了身體又不好,中間真正能好好過日子的也就二十來年。
這二十來年里,還得應付各種事兒,刮風下雨、生病啥的,真正能享受生活的好日子能有多少呢?
所以啊,別老盯著那些夠不著的財富,過好自己的小日子,珍惜身邊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