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全球特別是東亞地區的嚴重健康風險,東亞地區的食管癌發病率顯著高于全球,其中OSCC是主要的組織學亞型。局部晚期可切除OSCC的標準治療方法是新輔助放化療(nCRT)聯合手術。然而,JCOG1109和CMISG-1701等試驗顯示,盡管可以帶來更好的局部腫瘤控制,但與新輔助化療(nCT)相比,nCRT的總生存期(OS)并未得到顯著改善。這提示,進一步改良全身治療策略可能是提高OS的關鍵所在,這其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與化療的聯合治療策略被寄予厚望。基于此,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譚黎杰教授團隊啟動了一項雙臂、多中心、隨機、雙盲、II期研究,以比較nCT聯合ICI對比單純nCT 治療的的療效。近日,該研究發表于Molecular Cancer,醫脈通將研究詳情整理如下,以饗讀者。
研究背景
免疫療法的出現改變了OSCC的治療格局,在晚期或轉移性OSCC中,免疫聯合治療策略已成為標準治療選擇。包括大型III期試驗在內,多項研究相繼評估了ICI聯合化療在OSCC新輔助治療中的應用,并取得了優秀的病理完全緩解(pCR)數據。然而目前仍缺乏長期生存數據,這提示臨床應用ICI+nCT仍需更有力的證據。
研究方法
該研究開展于中國的5家中心,納入標準為18~75歲、既往未接受抗PD-1/PD-L1治療的II-III期OSCC患者。所有患者隨機(2:1)分配接受納武利尤單抗聯合順鉑+紫杉醇化療(試驗組)或安慰劑聯合化療(對照組),隨后接受微創食管切除術(MIE)。對于術后未達到pCR的患者,給予納武利尤單抗輔助治療。研究的主要終點為pCR率,次要終點包括R0切除率、無事件生存期(EFS)和OS。所有結局和安全措施均根據意向治療人群進行評估。此外,研究者還進行了探索性分析,以研究基于ctDNA的MRD分析在評估患者病理應答和預測生存結果方面的作用。研究設計如圖1所示。
圖1 研究設計
研究結果
研究共納入90例患者,試驗組和對照組的中位年齡分別為62.59歲和65.10歲,男性患者比例分別為83.3%和86.7%,基線特征基本平衡。
針對主要研究終點的分析顯示,試驗組的pCR率略高于對照組(15% vs. 13.3%;HR=1.13,95%CI:0.38-3.36)。兩組的R0切除率未見差異(96.4% vs. 96.6%;p>0.05),試驗組的ypN0率為69.1%,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3.3%(p=0.021)。在手術結局方面,兩組的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和淋巴結清掃術均無差異,但試驗組的術中預計出血量顯著降低(74.62±38.17 mL vs. 117.86±88.42 mL,p=0.003)。
針對次要終點的分析顯示,兩組的EFS、無病生存期(DFS)和OS均無顯著差異,如圖2所示。
圖2 EFS、DFS和OS分析
兩組中未達pCR的患者接受了術后納武利尤單抗輔助治療,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有25例和15例完成了治療。相較于未完成治療的患者,完成治療的患者獲得了更好的DFS,其DFS表現與pCR患者無顯著差異。
探索性分析顯示,所有患者的基線ctDNA均呈陽性,而在治療后,試驗組89%的患者ctDNA轉陰,顯著高于安慰劑組的62.5%(p=0.01)。同時,在所有的檢測時間點,ctDNA陰性患者的DFS均顯著提高(p< 0.001),亞組分析表明,ctDNA狀態是DFS的獨立預后因素,如表1所示。
表1 DFS亞組分析
結論與討論
該研究是首項在OSCC中評估圍手術期納武利尤單抗聯合化療并通過ctDNA監測療效的臨床試驗,研究顯示,該策略是局部晚期OSCC可行且安全的圍手術期治療策略之一。同時,盡管研究未達主要終點,但研究者針對ctDNA的探索性分析支持MRD成為長期生存結果的替代終點,證實了其在預后評估方面的潛在應用價值。研究者指出,進一步評估ctDNA-MRD、pCR和患者預后之間的關系需要更大規模的III其研究數據,并建議深入研究免疫治療與ctDNA清除之間的分子機制。
參考文獻(向上滑動查看):
1. Jiao, Heng et al. “Perioperative nivolumab and chemo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oesophagus: a randomized multicentre phase 2 study with circulating tumor DNA dynamics monitoring.” Molecular cancer vol. 24,1 143. 15 May. 2025, doi:10.1186/s12943-025-02332-8
撰寫:Babel
排版:Babel
執行:Babel
醫脈通是專業的在線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臺旨在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傳遞更多醫學信息。本平臺發布的內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等信息被用于了解醫學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臺不承擔相關責任。本平臺對發布的內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觀點。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權利人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