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免疫療法是一種新興的癌癥治療方法,可以激活免疫細胞并增強免疫系統的能力,控制和殺死癌細胞,并最終治愈癌癥。近年來,包括癌癥疫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過繼免疫細胞療法、細胞因子療法等免疫療法的出現徹底改變了癌癥治療的格局。盡管免疫治療已經展現了良好的臨床療效,但它們的應用仍然有限。
幽門螺桿菌(HP)感染被認為是影響免疫療法療效的關鍵因素之一。HP是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特異性定植于胃上皮細胞,是胃腸道疾病的常見危險因素,可誘發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癌(GC)。HP可以通過各種毒力因子改變腫瘤微環境(TME)的細胞組成,從而影響免疫系統狀態和免疫療法的療效。除GC外,已有研究指出HP感染可能對黑色素瘤、結直腸癌(CRC)和非小細胞肺癌(NSCLC)等癌癥的免疫療效產生不同的影響。近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石巖巖教授團隊針對HP對癌癥發展和免疫治療的影響撰寫了一項綜述,已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上發表。醫脈通編輯將文章整理為上下兩篇,其中上篇介紹了HP對GC、CRC的發展和免疫治療的影響。本篇著重介紹HP對NSCLC、黑色素瘤的發展及對免疫治療的影響。
HP與NSCLC
HP感染可能與NSCLC的發生發展相關。一些研究發現,特定的HP生物標志物(如VacA、CagA等)與肺癌風險增加顯著相關。多項薈萃分析顯示,HP感染者患肺癌的風險顯著增加,并且肺癌患者中HP抗體的陽性率顯著高于非肺癌患者,這表明HP感染與肺癌發生風險相關。研究顯示,肺癌組織中的胃泌素水平升高與HP感染伴隨的胃泌素和環氧合酶(COX-1和COX-2)水平增加有關。這些酶會促進前列腺素E2(PGE2)的生成,并且PGE2已被證實在多種癌癥中促進癌細胞的存活、遷移和侵襲,同時,胃泌素可能通過誘導支氣管上皮粘膜細胞增殖、萎縮和誘導 COX-2 而導致肺癌。
HP對NSCLC免疫治療的影響
法國的一項針對NSCLC患者的研究顯示,HP陽性的NSCLC 患者在接受抗PD-1治療后生存率顯著降低,HP陽性患者和HP陰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別為6.7個月和15.4個月。同時,在加拿大的一項研究中也觀察到HP陽性的NSCLC 患者患者的OS和PFS均顯著下降。這些結果表明,HP感染與抗PD-1治療效果不佳有關。此外,HP陽性腫瘤中單核細胞系的數量顯著減少,這提示HP可能通過抑制宿主的先天免疫應答,進而削弱癌癥免疫治療的療效。
目前,關于HP對NSCLC患者免疫治療效果影響的研究較少,還待更多證據進行補充。
HP與黑色素瘤
幽門螺桿菌中性粒細胞活化蛋白(HP-NAP)是一種具有十二聚體結構的蛋白,能夠刺激單核細胞和未成熟樹突狀細胞的成熟與分化,這些細胞可產生調節免疫應答的細胞因子,從而對腫瘤的發展產生影響。研究發現,HP-NAP能夠有效抑制黑色素瘤的生長和轉移。此外,重組幽門螺桿菌中性粒細胞活化蛋白(rMBP-NAP)能夠防止黑色素瘤向肺部轉移,并誘導全身產生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的Th1免疫應答。已有研究表明,rHP-NAP可以促進樹突狀細胞疫苗的成熟,從而增強細胞毒性反應。因此,rHP-NAP有潛力作為黑色素瘤樹突狀細胞疫苗的佐劑,增強其療效。
HP對黑色素瘤免疫治療的影響
HP感染可能會降低黑色素瘤患者對免疫治療的反應。研究發現,與HP陰性患者相比,HP陽性黑色素瘤患者的OS、PFS和客觀緩解率顯著降低,表明HP感染影響了ICI的療效。此外,在B16-OVA黑色素瘤模型中,小鼠注射CpG+OVA作為癌癥疫苗,HP陽性小鼠的腫瘤體積顯著大于HP陰性小鼠。這表明HP感染會使疫苗效力減弱。HP降低黑色素瘤免疫治療效果的機制尚不清楚。但已有研究證明,它與HP誘導的糞便微生物群組成的改變無關,需要更多的研究來闡明潛在的機制。
總結
本文綜述了HP在GC、CRC、NSCLC和黑色素瘤等癌癥發展及免疫治療中的影響。HP感染不僅與上述癌癥的發生風險增加有關,還可能對免疫治療效果產生復雜影響。
在GC中,HP感染通過多種機制調控腫瘤微環境,促進腫瘤進展,并對免疫治療產生復雜而多變的影響。HP感染既可能降低GC患者對免疫治療的響應,又可能為特定患者群體帶來免疫治療的有利條件。
在CRC及黑色素瘤中,HP感染同樣被視為一個潛在的風險因素,與癌癥的發生風險增加有關,并且可能削弱患者對免疫治療的敏感性。
然而,在黑色素瘤中,HP相關蛋白卻展現出抑制腫瘤生長和轉移的潛力,為免疫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這些發現強調了HP在癌癥治療中的重要性,未來需進一步深入研究其影響機制,以期優化免疫治療策略,提高癌癥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Zhong X, et al.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on cancers development and immunotherapy. Front Immunol. 2024 Oct 7;15:1469096. doi: 10.3389/fimmu.2024.1469096. PMID: 39434880; PMCID: PMC11491387.
撰寫:Aurora
審校:Babel
排版:Aurora
執行:Uni
醫脈通是專業的在線醫生平臺,“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臺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臺旨在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傳遞更多醫學信息。本平臺發布的內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如該等信息被用于了解醫學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臺不承擔相關責任。本平臺對發布的內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觀點。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權利人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處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