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有一天,我們對“自動駕駛”的信仰,不是在特斯拉,而是在萬米高空上被徹底點燃。
時間倒回到2024年2月17日,一架從西班牙塞維利亞飛往德國法蘭克福的漢莎航空航班,載著199位乘客,6名機組成員,和一個將進入新聞史冊的飛行事故,緩緩升空。
原本這只是一次平平無奇的歐洲中程航線。直到它飛到一半,機長說:“不好意思,去個洗手間。”
于是他離開了駕駛艙。
此時的駕駛艙,只剩副駕駛一人。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因為副駕駛暈倒了。
是的,真·暈倒。整個駕駛艙沒人回應,無人操控。
飛機,正式進入萬米高空,無人掌舵的“全自動駕駛模式”。
這不是好萊塢,這是新聞報道。
根據西班牙空難調查局CIAIAC發布的報告,副駕駛突發“急性失能”,直接暈倒在控制臺前,黑匣子錄音記錄下了“疑似暈厥”的奇怪聲響。
而上完廁所回來的機長在外,駕駛艙門卻像是隔絕了地球。
五次嘗試輸入正常開門代碼失敗,空乘用機內電話呼叫無人接聽。直到機長啟用緊急解鎖代碼,才成功進入駕駛艙——但此時,副駕駛已經癱倒,飛機已經在沒有人為干預下飛了整整10分鐘。
我們都知道飛機有自動駕駛系統。
但你是否意識到,哪怕只是一位副駕駛無聲暈倒,在這個飛行高度和速度下,結果也可能是災難級別的?
這10分鐘,不是大家在飛機上刷劇、喝果汁的10分鐘,而是命懸一線,靠AI保命的10分鐘。
很多人以為自動駕駛就等于“科技萬歲”。
但事實是:現代客機的自動駕駛系統,擅長的是“巡航”,而不是“臨機決斷”。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那個“不請自來”幫你導航的Siri——它知道怎么走直線,能幫你維持航向,但讓它處理突發狀況,比如雷暴、緊急迫降、鳥撞、機械故障,它就有點“那我先走一步”的意思了。
而在這趟漢莎航班中,副駕駛暈倒前,還因為失去意識不自覺地動了一些控制桿。幸運的是,系統及時糾正,保持了飛行穩定。
但誰能保證,下次還有這種好運氣?
也許你會問——機長不是輸入代碼就能回來嗎?
這就要講到另一個令人頭皮發麻的現實。
自從“9·11”之后,為防劫機事件發生,全球大多數民航客機都設有“駕駛艙反鎖機制”。
換句話說,只要駕駛艙里的人不主動開門,外面的人哪怕是機長本人,也無法輕易進入。
本來這套機制,是為了阻止壞人沖進駕駛艙。
但如果駕駛艙里的人自己“倒下了”呢?
機長這次足足嘗試了五次正常開鎖流程都失敗,才啟動緊急模式,而這段期間,飛機處于“無舵”狀態。
更巧合的是,當機長終于進去時,副駕駛剛好恢復一點意識,正嘗試開門。
配合這波錯過與命運的疊加,簡直像一部德國式黑色幽默電影。
飛機隨后緊急改道,降落在馬德里。副駕駛被送醫,診斷結果顯示,他患有未被發現的神經疾病,至此停飛。
雖然聽起來駭人聽聞,但根據歐盟事故數據庫,僅2019年到2024年,歐洲就記錄了287起“飛行員飛行中失能”的案例。
美國FAA也曾在2004年披露,6年間出現了39起飛行中飛行員失能事件。
副駕駛暈倒不是第一次,機長突發心臟病也不是都市傳說。
只是我們之前不知道而已。
這次漢莎航班之所以引起廣泛關注,是因為它碰巧集合了“飛行員獨自在艙”“暈倒”“門鎖死”“AI救場”這幾個足夠寫劇本的關鍵詞。
是的,它的確驚悚。但更驚悚的是:這樣的事,其實比你以為的頻繁。
這起事件之后,有專家指出——雖然民航飛行有無數道防線,但某些“人禍+機制”的組合,反而可能釀成新型危機。
比如:為什么這趟航班在機長離開駕駛艙時,副駕駛仍然是“獨自一人”?按國際推薦流程,應有空乘臨時進入駕駛艙,以防萬一。
但這條規則,并非全球統一強制。
在德國漢莎、法國航空、或北美多家公司間,因“反恐保密性原則”,每家航空的門鎖機制、應急操作,略有不同。
這就造成了一個尷尬現實:沒人知道哪架飛機,什么時候會出現“自動駕駛撞上制度盲區”的危險時刻。
或許這場“10分鐘無人駕駛飛行”不會被寫進航空史的教材,但它卻給了我們一次冷靜的提示。
人類的技術,正在取代更多人的決策——從車到飛機,從客服到醫療。
但當最需要“人”的時候,如果人剛好暈倒了,機器能否真正救命?
在你下次搭上飛往巴黎的航班、打開座位小電視之前,不妨想一想:這趟航班的副駕駛,今天身體好嗎?
Ref:
https://www.bfmtv.com/economie/entreprises/transports/des-bruits-etranges-dans-le-cockpit-un-vol-lufthansa-se-retrouve-sans-personne-aux-commandes-pendant-10-minutes-apres-le-malaise-du-pilote_AN-202505180259.html
https://edition.cnn.com/2025/05/19/travel/lufthansa-flight-spain-no-pilot-report-intl-hnk
文|閃電
點「贊」「在看」為我們打call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