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搬來中國救兵,不費一槍一彈,讓莫迪打消不該有的念頭
巴基斯坦搬來中國水利技術,莫迪的斷水威脅徹底失效。
印度上個月突然撕毀《印巴河水條約》,克什米爾河段水流驟降90%。
莫迪放話要讓巴基斯坦"一滴水都喝不上",巴控區農田干裂、電站停機。
三天后印度突然開閘泄洪,下游村莊直接泡在水里——這手"旱澇雙殺"玩得夠狠。
巴鐵反應很直接:斷水即宣戰。
雙方邊防部隊在克什米爾互射火箭彈,印度戰斗機又被擊落兩架。
軍事上占不到便宜,莫迪轉頭就修運河搞截流,明擺著要把水資源當戰略武器。
中國突然出手了。
巴基斯坦外長前腳剛走,莫赫曼德水電站大壩建設直接提速。
這項目2018年開工,原計劃明年收尾,現在中巴施工隊開始三班倒。
印度《經濟時報》跳腳:"中國在幫巴鐵建水長城!"
懂行的都清楚,巴基斯坦西北部這三座大壩(莫赫曼德、卡洛特、迪阿莫-巴沙)就是活命工程。
全部建成后能存夠全國1/3的灌溉用水,發電量頂三個核電站。
更關鍵的是——印度再想搞斷流,巴方水閘能立即開倉放糧。
莫迪現在騎虎難下。
當初拿水資源當政治籌碼,賭的就是巴鐵沒后手。
現在中國工程師帶著盾構機進場,半年就能讓大壩提前蓄水。
印度那些修了五年的運河,還沒通水就要變擺設。
■ 態度/觀點
印度這波操作暴露三大硬傷:
第一,戰略短視。
以為捏著印度河上游就能為所欲為,卻忘了雅魯藏布江上游在中國手里。
巴方官員說得直白:"中國能讓新德里斷水,就像我們讓德里斷氣一樣簡單。
"莫迪敢在克什米爾搞截流,青藏高原的水電站分分鐘教做人。
第二,技術短板。
印度運河修了五年還在挖土方,中國盾構機三個月能打穿喜馬拉雅山。
現在中巴合建的三座大壩,裝機容量碾壓印度所有在建水電項目。
更狠的是這些工程自帶智能調控系統,手機APP就能遠程開閘——這哪是修大壩,分明是給巴基斯坦裝了個"水龍頭遙控器"。
第三,民意綁架。
莫迪為選舉造勢,把斷水威脅當政績宣傳。
現在騎虎難下:繼續斷水?中巴大壩建成后根本傷不到巴鐵;恢復供水?等于當眾打自己臉。
最新民調顯示,52%印度民眾認為"水資源牌打錯了"。
中國這次出手有三層深意:
1. 經濟牌變安全牌
以前幫巴鐵修路造橋是為賺錢,現在建大壩直接關乎國家安全。
印度敢動用水資源當武器,我們就幫盟友打造"水利盾牌"。
這種戰略級助攻,比賣導彈更有威懾力。
2. 規則破局者
印度撕毀國際水資源協議,中國就用實際行動重畫游戲規則。
你修運河搞截流?我建大壩搞反制。
莫迪要是繼續玩陰的,青藏高原還有更多"驚喜"等著。
3. 南亞平衡術
中巴經濟走廊不能天天挨炮彈。
把水資源主動權交給巴鐵,印度再想搞邊境摩擦就得掂量后果。
這招既穩住了巴基斯坦基本盤,又給印度劃了條不敢越界的紅線。
有個細節很多人沒注意:中國在巴水利項目全部采用"建設-運營-移交"模式。
運營期前20年的電費收入歸中方,既賺了錢又捏著戰略籌碼。
印度媒體天天罵"中國水霸權",卻說不清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水資源操控者。
莫迪現在最該擔心的不是巴基斯坦大壩,而是青藏高原的融雪量。
中國在雅魯藏布江規劃的超級水電站,發電量頂十個三峽。
哪天要是真在上游建個調控樞紐,恒河平原的雨季都要看北京臉色。
所以說玩戰略威懾,印度還是太嫩——你拿水壩當武器,我們拿水壩當棋盤。
這局剛擺開陣勢,勝負早已分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