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中原飲食文化再添新名片。蕭記三鮮燴面憑借"傳統工藝守正創新+傳承中原飲食文化"的雙核理念,在鄭州成功斬獲《中國企業報》集團連鎖產業經營研究院授予的"中華燴面文化傳承示范品牌"稱號。這一榮譽標志著中原燴面文化在現代化傳承路徑上的重要突破,也彰顯了蕭記三鮮燴面作為行業標桿的引領作用。
此次授牌儀式現場熱烈莊重,各界精英齊聚一堂。《中國企業報》集團連鎖產業經營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冀陽親臨現場,見證這一重要時刻。蕭記三鮮燴面總經理肖蕊,攜聯合創始人王艷麗、秘書孫王欣共同出席,展現出蕭記三鮮燴面核心團隊對品牌文化傳承的高度重視。同時出席本次授牌儀式的還有:《中國企業報》集團連鎖產業經營研究院副院長兼產業宣發中心主任任娜、品牌服務中心主任楊森、行政中心副主任賈茜茹、新媒體中心副主任陳琪輝,以及蕭記三鮮燴面辦公室主任葛明元、財務總監薛新英等,共同見證這一文化傳承的里程碑時刻。
“一碗面,半部中原史;一勺湯,千年華夏情”,授牌儀式在主持人飽含深情的開篇詞中拉開帷幕。自1986年創始至今,蕭記三鮮燴面以"三道高湯、三不過鮮"的匠心獨運,在煙火氤氳中叩響中原美食的序章。從街巷飄香到國宴登堂,從八角“天價”到世博舞臺的文化交響,這段故事不僅訴說著“一勺湯熬盡三春日月”的匠人堅守,更勾勒出蕭記三鮮燴面在傳承中創新發展中原飲食文化、使燴面從飽腹之食升華為文化符號的壯闊圖景。
《中國企業報》集團連鎖產業經營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冀陽在致辭中強調,蕭記三鮮燴面不僅是中原飲食文化的活態傳承載體,更是在守正創新中構建了“中原味道”的世界表達路徑。其從市井煙火登上國宴餐桌的歷程,印證了“文化自信需以品質為基、以創新為翼”的發展邏輯。
蕭記三鮮燴面總經理肖蕊則通過品牌發展史的深情回溯,展現了“一碗面”背后的時代印記:兩代傳承人始終以“服務是根本,味道是靈魂”為信條,將中原飲食哲學融入品牌基因。
研究院副院長任娜現場解讀認證依據時指出,蕭記三鮮燴面以“守源開新的文化再造、中原風味的全球表達”等創新傳承路徑構建行業標桿。蕭記三鮮燴面作為“中華名小吃”“中華老味道”“中國十大面條”“中國金牌旅游小吃”“河南名吃”“鄭州十大風味名吃”等多項名譽的獲得者,先后亮相世博會、上合組織國宴等國際性舞臺,其創新的“三鮮入湯”革新傳統羊肉燴面格局,以海參、魷魚與骨湯、雞湯的多元融合,既保留中原飲食精髓,又突破地域風味邊界。蕭記三鮮燴面正在用世界聽得懂的語言,講述中原飲食文明的當代價值,為傳統美食現代化轉型提供了范本。
隨著《中國企業報》集團連鎖產業經營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冀陽將燙金牌匾鄭重授予蕭記三鮮燴面聯合創始人王艷麗及總經理肖蕊,現場呈現出的"一碗三鮮燴面,兩代人匠心傳承"場景令全場動容。該榮譽既是對蕭記三鮮燴面39年“守味如守城”的致敬,亦是對其弘揚中原飲食文化的肯定,它見證了兩代人用面團揉捏文明基因、以湯勺丈量文化疆界的實踐,為非遺美食賡續生命力提供了"中原樣本"。
儀式結束后,雙方便以"老字號破題、新消費解題"為軸心展開深度對話,聚焦餐飲行業數字化轉型、非遺技藝標準化制定、供應鏈韌性提升等三大時代命題,既剖析了"蕭記現象"背后的文化密碼,更就傳統美食如何借力現代連鎖模式講好中國故事達成共識。
從耿村石磨坊的麥香到國宴餐桌的盛譽,從15萬碗愛心面到鄉村振興的產業實踐,蕭記三鮮燴面始終將文化傳承與社會責任熔鑄于湯鍋。此次授牌不僅是對單一品牌的認可,更釋放出“傳統文化現代轉化”的積極信號。當青銅牌匾映照出兩代匠人的堅守與創新,這碗承載中原氣象的燴面,正在書寫屬于新時代的文化傳承答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