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買房子的時候,是怎么挑選的呢?是聽從身邊的“軍師”安排,還是自己會去踩踩點,亦或者聽中介一頓忽悠?我當時就因為受到朋友的蠱惑,去買了房子,結果現在賠的褲衩都沒了,真的是一言難盡!
所以這里筆者還是提醒大家,買房子是人生大事,切勿沖動,當你看準房子的時候,還要多方面去考量,這樣才能挑到自己相對滿意的房子,要知道樓市的水深堪比大海。你可不要意氣用事,尤其是我們普通人,掙點錢也不容易,更是要小心謹慎一些才行。
和很多做房產的朋友聊天,他們都是買了幾十年房子的了,上次談到買房子的時候,尤其是2025年買房,要牢記七字訣:買大買舊不買三,那么這個是什么意思呢?
一、買大:改善需求成主流,政策利好加持
"買大"并非盲目追求面積,而是瞄準市場趨勢與政策導向。2025年,國家層面明確提出"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多地政策密集落地。
例如,北京市出臺《關于優化住房供應結構的通知》,要求新建住宅項目中120平方米以上改善型戶型占比不低于30%;同時,多孩家庭額外獲得購房指標,公積金貸款額度最高提升至150萬元。
此外,廣州、深圳等城市針對改善型購房者降低交易稅費,增值稅免征年限從5年縮短至2年。
一方面,人口結構變化催生大家庭居住需求,大戶型空間更靈活,能滿足多代同堂、居家辦公等場景;另一方面,政府通過金融、稅收工具引導樓市供給側改革,鼓勵開發商建設高品質住宅。對購房者而言,此時入手大戶型,既能享受政策紅利,又能順應居住升級趨勢。
二、買舊:現房為王,避開期房"盲盒風險"
"買舊"指的是優先選擇現房或次新房。2025年樓市強調"穩",期房爛尾、質量糾紛仍時有發生。而現房"所見即所得",能直觀檢查戶型采光、小區配套,政策亦明確"降低期房風險"。
更重要的是,部分城市推出"現房補貼"政策,購房者可享受額外優惠。例如,上海市發布《促進現房銷售實施方案》,購買現房可減免契稅1%-3%,同時優先辦理落戶和子女入學手續。成都更直接推出"現房優先搖號"政策,確保現房項目購房者優先選房。
對剛需族而言,拎包入住的安心感,遠比圖紙上的承諾更靠譜。所以買房子的時候,買已經建好的,也是聰明的一個選擇。
三、不買三:三類"雷區房"慎碰
1. 違建房:這類房屋存在法律隱患,即使低價購入也可能面臨拆除或產權糾紛。
2025年政策強化違法建筑整治,例如廣東省啟動"雷霆清違行動",明確違建房屋不予辦理產權證,且禁止交易。購買違建無異于"火中取栗"。
2. 老破小:核心區老破小看似地段優越,但房屋老化、裝修成本高、貸款年限受限等問題日益凸顯。
北京某老舊小區業主吐槽:"墻面一鏟掉渣,電路改造花了兩倍預算,住進去才發現隔音差到能聽見鄰居吵架。"更關鍵的是,2025年《城市更新條例》明確,老舊小區改造重點轉向基礎設施升級,而非房屋價值提升。這意味著老破小升值空間有限,流動性下降。
3. 郊區房:盡管環境宜居,但通勤成本高、配套匱乏是硬傷。政策雖推進郊區基建,但見效周期長。
例如,廣州某郊區盤宣傳"半小時通勤",實際因道路擁堵需1.5小時。更重要的是,2025年《土地管理法》修訂后,郊區土地供應收緊,導致新房稀缺,二手房價格虛高。若沒有產業導入,郊區房極易成為"資產陷阱"。
2025年樓市調控呈現三大特征,普通人應該要知道。
其一,"房住不炒"基調下,投機性購房空間壓縮,自住需求更受保護。例如,多城市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至60%,遏制炒房;
其二,供給側改革深化,庫存高地區減少土地供應,現房與優質改善盤成為主流。例如,武漢發布"現房銷售試點方案",要求部分區域新房全部現房交付;
其三,城市更新加速,老破小與郊區房價值重構。在此背景下,"買大買舊"順應政策紅利,而避開三類"雷區房",則是規避風險的關鍵。
樓市沒有萬能公式,但"買大買舊不買三"的七字訣,為2025年購房者提供了清晰路徑。在政策護航下,選擇符合趨勢的現房與大戶型,遠離高風險房源,方能真正實現"買房為安家"的初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