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窈窕媽媽,點擊關注我
大家好,我是窈窕媽媽。
前不久看到一則異常揪心的新聞。
河南新鄉(xiāng),1歲男孩贊贊趁奶奶扭頭倒水的功夫,誤食了奶奶的降糖藥。
奶奶發(fā)現掉在地上的藥瓶,可看孫子玩得正歡,就沒放在心上。
直到次日凌晨4點,贊贊媽發(fā)現兒子兩眼發(fā)直、渾身抽搐,才趕緊送往醫(yī)院搶救。
很可惜,已經錯過緊急救治最佳時機。
由于耽誤時間過長,嚴重低血糖引發(fā)孩子腦血腫。原本活蹦亂跳的贊贊,一下成了雙目失明、癱在床上的植物人。
媽媽只能暫時辭掉工作照顧兒子,奶奶更是自責不已,整日以淚洗面:
“當時不知道藥被他吃進肚子里,恨不能把我的眼睛給孫子。”
經醫(yī)院全力救治,如今贊贊已恢復微意識,但情況仍不容樂觀——他還是看不見、聽不著、站不起來。
男孩贊贊的遭遇,讓無數父母既心痛,又后怕:
“看孩子真是一秒都不能松懈,危險物品要及時收起,不能存在僥幸心理。”
家長多一點小心,孩子才能多一分安全。
尤其對于2歲以下,正處于「口欲期」的孩子來說。
這個階段,寶寶抓握能力增強,拿起周圍的東西就想往嘴里放。
這既是他們學習、探索、理解周圍環(huán)境的重要方式,也是大腦快速發(fā)育的積極表現。
可潛在危險,也恰恰在此。
因為口欲期兒童咀嚼功能較差,幾乎沒有辨認東西的能力。若發(fā)生誤食,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甚至不可挽回的后果。
據《中國消費者》調查顯示,近幾年兒童居家時因誤食各種產品導致的傷害性事件比2020年之前同比增長28.6%,特別是學齡前兒童居多。
當然,造成孩子誤食的原因,除了孩子認知能力不夠以外,很大程度上也與家長某些錯誤做法以及未注意到的生活細節(jié)有關。
下面我們就來分類盤點一下,哪些情況可能造成孩子誤食?
希望可以給各位家長提個醒,盡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藥物篇
隨手把藥擺在“明面兒”上、吃藥“不避諱”孩子
各色小藥片,很容易被孩子當作糖塞進嘴里,而且,孩子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強,平時看到大人吃藥,就容易“學樣兒”。
據調查顯示,中毒是我國0-14歲兒童的第四大死因,各類中毒事件中有44%是因為孩子誤服藥物導致的。
河南周口一2歲男孩濤濤,把爺爺放在凳子上的止瀉藥當糖吃了,吞下至少40片,最后肝肺衰竭。家長十分后悔沒把藥放好,可一切都來不及了。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科醫(yī)師李增清特別提醒家長:
為避免孩子誤食藥物,除了將藥品妥善保管,放在孩子不易接觸到的地方外,家長在吃藥時,最好防著點孩子,盡量別讓孩子看到,以免他們因好奇心驅使模仿大人行為。
食物篇
1、過期食品
貴州遵義一2歲女孩,因誤食過期食品引發(fā)嚴重嘔吐、腸道梗阻。
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忽略食物的具體保質日期,忘記及時處理過期食品。尤其家里老人相對節(jié)省,覺得把食物放進冰箱就能延長保質期,其實這樣反而容易滋生大量細菌。
過期食物受沙門氏菌、弧形桿菌、大腸桿菌等細菌感染,可引發(fā)惡心、嘔吐、腹瀉甚至呼吸、循環(huán)衰竭等。若小孩吃了大量超出保存期的食品,尤其是未正確貯存的冷藏食品,很可能感染李斯特菌——“冰箱內的殺人細菌”。
這種細菌具有相當的致病性,孩子一旦感染,輕則出現呼吸急促、嘔吐、發(fā)熱、抽搐、出血性皮疹、化膿性結膜炎等癥狀,嚴重可能引發(fā)腦膜炎、敗血癥甚至死亡。
2、干燥劑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哈爾濱一5歲男孩咬破了餅干袋里的干燥劑,寶媽發(fā)現后立刻制止送醫(yī),醫(yī)生說“幸虧患兒食用的是少量的食品干燥劑,沒有劇毒......。”
各種零食包裝里一般都會有干燥劑,孩子辨認能力弱,很容易將其誤以為是好吃的,忍不住想嘗一嘗。
如果是生石灰干燥劑,它會和孩子消化道里的水分發(fā)生反應,連燙帶腐蝕,這種情況應當馬上送醫(yī),如果自行催吐可能會造成二次傷害;
而硅膠干燥劑一般是無色透明的小球,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難溶于水,很難被腸道吸收。正常情況下會從腸道排出,不用特殊處理。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硅膠干燥劑往往是小顆粒,如果貿然催吐,反倒可能嗆入孩子氣管。
對于家長來說,最應該做的其實是提前預防這種隱患,在給孩子吃零食前,千萬別忘了先把干燥劑取出扔掉,避免孩子誤食。
3、給寶寶吃容易“卡嗓子”的食物
比如,果凍、硬糖、堅果類零食、帶核類水果等等。
湖南寧鄉(xiāng)1歲男孩皓皓過年期間突然出現咳嗽、喘不上氣、發(fā)燒等現象,家長本以為是孩子感冒,可吃了兩天藥也沒見好。去醫(yī)院做CT才發(fā)現,孩子右側支氣管竟有一顆南瓜子......
之前看到一個醫(yī)生的朋友圈,驚出我一身冷汗。
有些家長喜歡用這種零食引逗孩子,或是沒有單獨歸類放置,孩子趁家長不注意可能會偷吃,殊不知這些食物并不適合年齡偏小的孩子食用,寶寶吞咽功能不健全,一不小心就容易卡喉。
我的建議是,這類食物盡量別給低齡兒童吃。
兒科專家耿榮娟說,若父母觀察到孩子有咳嗽、變音、發(fā)疳、吞咽困難(卡在食道〉)、呼吸急促(卡在氣管),就要注意是否有誤食異物的可能。
液體篇
1、拿飲料瓶子裝化學液體
很多老人喜歡用空飲料瓶分裝一些洗潔精、消毒液等,其實這是有極大安全隱患的。
8歲男孩小明放學回家,隨手拿起“飲料”猛喝一口,剛下肚就發(fā)現刺激異常,一問奶奶才知道是84消毒液,僅幾分鐘就造成急性胃黏膜病變。
幼兒肝腎功能還在發(fā)育階段,如果不慎誤食強腐蝕性液體,很可能引發(fā)消化道大出血、消化道穿孔,甚至嚴重感染危及生命。
2、化妝水、洗護用品、清潔劑等放在幼兒能夠著的地方
合肥一3歲男孩因好奇“嘗”了媽媽的化妝水連吐三天;無錫2歲男孩誤喝洗衣液后全身癱軟……此類新聞層出不窮。
家長千萬別高估學齡前兒童的辨別力,更不能心存僥幸。化學類液體瓶一定要擰緊、做好標識,經常提醒孩子這類物品不能觸碰。當然,最好還是放在寶寶夠不到的地方,畢竟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玩具篇
給孩子玩體積小、易吞咽的玩具
江蘇6歲男孩不小心吞下一枚硬幣,父母苦等一周也沒見孩子“自然排出”,到醫(yī)院檢查得知,孩子的胃已經出現水腫、潰瘍。
陜西5歲男孩亮亮,因誤食玩具零件,導致八個月來反復高燒,食管穿孔破壞支氣管,引發(fā)重度肺炎。
蘭州一3歲男孩玩小黃鴨,竟把底部的哨子誤吸進氣管,差點窒息......
學齡前后孩子正是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時候,但對危險的識別以及自我保護能力十分有限,家長必須注意加強防范。
盡量不要給幼兒玩體積較小、能夠放進嘴里的玩具。購買玩具時,要檢查玩具配件是否牢固,容易拆卸或脫落的零件也可能發(fā)生誤吞,另外,也要注意按照玩具推薦的年齡進行購買。
還有,別忘了定期檢查孩子的玩具是否有零件松動的情況發(fā)生,及時淘汰“危險玩具”。
其他家用物品
1、洗衣凝露
近日,一名2歲男童將洗衣凝露當成糖果誤吃了,經醫(yī)院奮力搶救,總算脫離生命危險。
洗衣凝露色彩繽紛,長得的確很像晶瑩剔透的水果軟糖,孩子很難識別,誤食概率極高,因此一定不能放在孩子觸手可及的地方。
2、水銀溫度計
浙江海寧一3歲女童咬斷體溫計吞下水銀,幸虧所食不多,才逃過一劫。
近幾年,孩子誤食水銀意外頻發(fā),家長絕不能掉以輕心。
要知道,水銀暴露在空氣中會形成汞蒸氣,孩子吸入體內很容易汞中毒,對腎臟造成損壞。如果孩子胃腸道黏膜有潰瘍傷口,水銀會立刻進入血液,危及孩子生命安全。
為此還是建議有條件的家庭,最好使用電子溫度計,以防造成不必要的危險。
3、蚊香液
蚊香液正常揮發(fā)時對人體是無害的,但劑量達到一定程度,會造成中毒。
據報道,1-2歲的孩子,誤食10ml蚊香液,很快就會出現抽搐、口吐白沫、神志不清等中毒癥狀。
所以家里有比較小的孩子,要么別用蚊香液,用的話一定要防止孩子誤食。
有句話說,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意外有時防不勝防,盡管再怎么注意,也無法確保萬無一失。
更何況,家長也不可能每時每刻都呆在孩子身邊。
因此,我們除了要警覺、思考如何避免危險,更要學習、掌握孩子發(fā)生誤食狀況的有效處理措施。
建議家長們學會以下幾點孩子誤食后的黃金急救法則,或許關鍵時刻能救寶寶一命!
?誤食藥物
如果藥物副作用小、劑量小,且不是強酸、強堿性藥物,應在6小時內,用手指或筷子壓迫舌根,刺激咽后壁進行催吐,同時也要多飲水,稀釋藥物,加速排出。
如果藥物副作用較大,或服用量過多時,如降壓藥、降糖藥、避孕藥、強心藥等,千萬別耽誤,一定要立即就醫(yī)。
送醫(yī)前家長應明確孩子服藥時間、藥物名稱、劑量,并帶上藥瓶。要是孩子已嘔吐,也可攜帶部分嘔吐物。
北京兒童醫(yī)院兒科醫(yī)生王嶼建議:
若誤服強酸性藥物,可先口服極稀的肥皂水、弱堿性液體;若誤服強堿性藥物,可先口服食醋,然后再服用少量的牛奶、生蛋清、植物油保護消化道黏膜,并盡快前往醫(yī)院進行內鏡檢查。
?誤食危險化學液體
如果孩子誤食的是非腐蝕性化學液體,可以第一時間壓迫舌根催吐,之后可以再喝些牛奶,保護胃黏膜。
但需要注意的是,千萬別給孩子大量灌水,如此反而容易促進化學液體的吸收。
如果誤食的是強酸性、強堿性化學品,不要自行催吐,以免對消化道造成二次損傷,這時必須立即前往醫(yī)院尋求幫助。
?誤食異物
比如我們剛才提到的,硬幣、棋子、玩具等。
孩子一旦誤食,家長切莫慌張,應先穩(wěn)定自身情緒觀察寶寶的狀態(tài)。
如果孩子出現呼吸困難、劇烈咳嗽、臉色青紫等表現,很可能異物已進入氣管。家長可以先鼓勵孩子以「咳嗽」的方式排出。如果沒有效果,就要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幫助孩子盡快排出氣管異物。
“海姆立克急救法”家長該如何使用?
如果孩子暫無異常表現,則說明異物已經進入消化道。要是物品很小,一般2-3天就能隨大便排出,多給孩子吃一些粗纖維食物促進排泄即可。如果吞下異物較大、且容易對消化系統(tǒng)造成損傷(比如釘子),尤其是寶寶出現腹痛、嘔吐等癥狀,需要立即前往醫(yī)院救治。
要想寶寶健康成長,家長除了要創(chuàng)造安全的成長環(huán)境,也要經常對孩子進行常識性教育。
千萬別覺得寶寶還小,就忽略了這一點。盡早給孩子樹立安全意識,絕對有利無弊。
成長過程中,安全無小事。家長是第一責任人,一定要盡可能看護好孩子。
右下角點個,愿悲劇不再發(fā)生,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平安健康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