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吉米媽
來源丨微信公眾號“三個媽媽六個娃”
ID:pkumum
前段時間,老張接連參加了兩個孩子的期中家長會。
我因為在外地出差,所以完美錯過了。
我本來還想問問老張,有沒有和老師詳細聊聊,多了解點情況。
結果,他說坐了兩個多小時的小板凳,老腰受不了,所以開完就跑了。
其實,我知道,他是怕受刺激,所以選擇了當鴕鳥。
我也能理解老張,畢竟自己的孩子什么樣兒,老母親心里大致有數。
前些日子,我們還接到過吉米老師的投訴。
投訴的原因是,吉米同學的計算小卷,只寫到一半就不寫了,空了一半直接就交上去了。
我問吉米為啥不寫?
他的回答是,寫到一半他手癢癢了,就去摳手了,而且他覺得剩下的題和前面的題都差不多,不想寫了。
“媽媽,你說9+7和6+8有啥區別?做那么多遍有啥意義?”
我竟被問得一時語塞,不知該如何回答他。
反應了一下后,我告訴他,多練習差不多的題目是為了提高你們的計算速度和熟練程度。
結果吉米振振有詞:“我2分鐘做完25道題已經證明我的速度了,為啥還非得在5分鐘內做完50道?”
哎,有些孩子,可能就是上天派來考驗你的吧?
我常說,家里的兩個孩子,沒一個隨我。
我在學生時代一直都非常努力,凡事都要盡力做到最好。
不僅學習要搞好,運動也不能差,就連演講都要努力給班級爭個好名次。
所以,很多時候,我是不太能理解家里兩只神獸的腦回路的。
吉米的邏輯自洽常常讓我無可奈何,小張的松弛淡然也常讓我束手無策。
學校發的各種單詞默寫全對名單、背誦前幾名的名單,很少看到小張的名字。
我偶爾和他聊起這件事,他的態度也很淡然:
“不要在意這些細節,我綜合成績年級排前30%,怎么都能有個高中上的。”
他這種總是差不多就得了,差不多就算了的態度。
我其實是不太能理解的。
我一直覺得,努力學習好,就能獲得更多正反饋,表揚名單上有我,讓我更有成就感,也是進一步學習的動力。
即使是工作以后,我也延續了這種習慣。
但我的兩兒子都很松弛,他們懶得各有特色,各得其所。
這常常讓我覺得困擾,我很難理解他們,他們也很難理解我。
但是,前兩天,我在網上偶上然間刷到一個帖子。
看完這個帖子以后,我心里積攢的很多煩惱仿佛找到了新的出口。
圍觀了一群學渣媽媽聊天,
簡直太治愈了
網上那個帖子,其實沒有多特別。
大致就是一個媽媽抱怨,辛辛苦苦陪了孩子六年。
每天接送八趟,但是孩子還是班里最后一名。
這讓她非常絕望,感覺活著好像都沒意思。
這個帖子的熱度不算很高,但是留言特別多,有近4000條。
我認真去看了看這些留言,很受觸動。
我選了一些感觸頗深的,列出來給大家看看,咱們一起解解壓。
“人生就像打牌,拿到什么牌都是天定,根據手里牌的特點出好每一張就好了。”
“學校就像動物園,有兔、有虎、有魚,有猴子,但是比的是爬樹,所以,能勝出的可能只有猴子。”
“我家孩子也是6年級,學習也是倒數第一,我現在想開了,現在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多,身體健康就是最大的本錢”。
還有人現身說法,
說她閨蜜小學初中一直倒數第一,高考考了三次才讀了一個二本文科,但是后來碩士考上了北師大心理學,她父母從來都是肯定她,現在在北京當老師。
還有老師也來留言,
說他家孩子也是班級倒數,但是不擅長學習不代表沒出路,將來能自食其力就好,孩子不是全部,我們也要多關愛自己。
看完這些留言以后,我心底積攢了很久的陰霾似乎慢慢散去了。
網上看多了各種學霸、牛娃,難免會有各種落差。
偶爾看看這些媽媽們的聊天,仿佛找到了抱團取暖的感覺。
我很欣賞其中一些媽媽的包容和淡定。
雖然很多人都在說,孩子若是出類拔萃,就上交國家,若是平凡之輩就承歡膝下。
但是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眼里的寶貝,承載著父母無盡美好的期許。
無論讓哪個父母一上來就接受孩子學習不好這件事,都是有些殘酷的。
所以,這些父母能做到,從心底接納孩子,并給予孩子肯定。
真的很了不起,他們擁有無比強大的內心。
每個從心底真正接納孩子的父母,
都是強大的
說到接受孩子學習不好這件事,我想起前幾天看到的另一個視頻。
一個媽媽說,孩子上了一年學后,她終于接受了孩子是學渣這個事實。
當然,這個過程也是非常痛苦的。
她和老公都是985、211畢業的研究生。
他們在孩子上小學之前,也是做了很多準備,包括給孩子創造雙語環境,上各種課外班。
但是,孩子一上學,就給他們來了個當頭棒喝,數字分不清,拼音拼不對。
老師總是發消息投訴,搞得她非常崩潰。
那段時間,她甚至都開始念佛經了。
她覺得自己必須盡快接受現實,不然她、她兒子甚至整個家庭都會陷入痛苦漩渦。
真正讓她放下心結的,是她看到的一個蘋果樹理論。
這個理論的大致意思是:
一棵蘋果樹,結出的果子,總會有好看的,也有不好看的,有甜的,也有不甜的,有光滑的,也有帶疤的。
其實那種長得好看、又大又好吃的果子數量是不多的,多的是帶有各種瑕疵的果子。
這正如我們的孩子,出類拔萃的畢竟是鳳毛麟角,絕大多數都是帶著這樣或那樣缺點的普通人。
這個視頻,也點醒了我。
我們常說,人生有三次頓悟。
接受父母是普通人。
接受自己是普通人。
接受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
在這三次中,前兩次似乎更容易一點,最難的是第三次。
因為我們總希望下一代能活得比自己更好,這是刻在基因里的本能。
但是,對于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父母來說,接納孩子的普通,可能也是我們人生道路上,必過的一道關卡。
要想通過這一關,也許我們也要向一些父母學習,擁有三種心態。
1、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孩子比較
總是看各種學霸、牛娃,你就會覺得自己家孩子似乎該扔了。
但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屬于自己的道路和成長節奏,少聽外面的聲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就好。
2、人生很長,多給孩子點耐心
有的孩子開竅早,有的孩子開竅晚。
也不要太早下結論,人生是長跑,多給孩子一些耐心,說不定TA就是那棵晚開花的樹。
3、幫助孩子,尋找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你和孩子都努力過了,發現TA的確不是學習那塊料兒。
也別灰心,幫孩子試試其他的可能性。
時至今日,學習早已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
找到適合他的方向,他的潛能可能會如泉涌般釋放。
以上,和大家一起共勉。
今年是「三個媽媽六個娃」的第八個年頭,我們三個二胎媽媽寫了兩千多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了數不清的故事,有當媽的煩惱和感悟,也有養孩子的經驗和困惑……
上個月我們開啟了“第一次故事收聽”,除了講我們自己的故事,也想聽聽你們的故事。
評論區很多姐妹發來“小作文”,我們都仔細讀完并且逐一回復,希望能夠幫姐妹們解解壓,我們一起抱團取暖!
今天是520,想跟所有姐妹說一句“我們是媽媽更是自己,記得好好愛自己”!
第二次“故事收聽”, 想問姐妹們:在成為一個媽媽之前,你最喜歡做的事是什么?現在還在堅持嗎?
大家可以在今天的評論區留言,我們會抽3位姐妹送特別禮物。
先別走,文章最后還有一條直播預告
圖圖媽說:
姐妹們,5月21日(明天)上午8點20,我會給大家返場大家期待已久的久趣1v1中教伴讀課。
名額不多只有200個
大家先點好預約??
對比市面上其他伴讀營、閱讀課,久趣真的是太懂媽媽們的痛點了,中教1v1直播伴讀,一個老師帶一個孩子,高頻次短時間,效率拉滿好堅持,而且每節課只要三十多塊錢。更多課程詳情明早8點20來我直播間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