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區欖核鎮“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驚喜。當你在這片土地上一路向南行駛時會驚訝地發現,這里不僅是冼星海的故鄉,還擁有全國首家香云紗(非遺)文化產業園。
香云紗素有紡織界“軟黃金”之稱,經該工藝制作出來的產品,一件“永流傳”。
2018年,云紗星韻香云紗(非遺)文化產業園經理羅樹坤在美國留學9年后,回到廣州南沙,參與文化園的管理工作。“南沙有發展旅游產業的地理優勢”,羅樹坤夢想在這片土地上奮斗,讓更多人認識到香云紗的魅力。
工人在云紗星韻香云紗非遺文化園曬莨。
留學歸來,傳承香云紗文化
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香云紗染整工藝極其繁瑣,俗稱“三蒸九煮十八曬”,其中“曬莨”只能在強日照天氣進行,如此香云紗產品才能擁有柔亮的光澤感。
香云紗制作靠“天”吃飯,老師傅們早早練就了一雙觀云識天的火眼金睛。雨季多的廣州或許算不上香云紗最佳產地,但一條流經湴湄村的河流帶來了富含鐵離子的河泥,不僅讓香云紗成為當地的致富密碼,也讓云紗星韻香云紗(非遺)文化園多了不少吸引游客的拿手好戲。
文化園內掛著多幅充滿童趣的畫作,仔細一看,畫筆是泥巴,畫布是小方巾。據悉,這是河泥中的鐵離子及微量元素與經過薯莨汁上色晾曬的方巾產生了化學反應,清洗掉多余的河泥后,一幅幅精美的圖案就會拓印在小方巾上。香云紗產品的制作過程,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眾學生在云紗星韻研學,親手體驗香云紗染整工藝。
這是羅樹坤推出的香云紗非遺研學項目,項目涵蓋體驗曬莨、織布等內容,旨在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讓更多人了解香云紗技藝。羅樹坤介紹,參與研學的群體以中小學生為主,來自廣州、中山及港澳等多個地區。談及香云紗的傳承,羅樹坤感嘆“任重道遠”。
“了解香云紗的人太少了,我們要持續宣傳香云紗染整工藝,如今嘗試從教育方面入手,向學生們普及相關知識。”當介紹研學活動時,他有些自豪地表示,每一次研學活動,學生們都很開心,他們不僅體驗了香云紗核心技藝,還能帶走香云紗制品作紀念;家長們同樣給予了正向的反饋,認為這些是有意義的活動。
經過數年發展,如今文化園的面貌煥然一新,有生產、研發、銷售、研學、旅游,還設立了香云紗文化館、香云紗非遺體驗館、科普館、香云紗研發中心等。為了讓游客沉浸式了解香云紗,羅樹坤等人還淘來了數件民國以來的香云紗服裝真品,展出兩臺花樓織機及賈卡織機,用實物講述香云紗的故事。
2018年,學成回國后的羅樹坤還將管理學、市場營銷等知識應用到園區管理上。從零開始,一路升級打怪,如今園區銷售、設計等團隊人數已增加到約40人,技術師傅超200人,園區一年的客流量達到20萬人次。
羅樹坤起初并不十分了解香云紗。從摸索著入行到變得專業,他一直在學習相關知識,慢慢沉淀。他說,“這一切都是為了傳承”。
玩法上新,香云紗頻頻出圈
T臺上,一眾模特身著由香云紗技藝制成的服裝,向觀眾展示非遺與新中式碰撞下的時尚產品。去年,云紗星韻香云紗(非遺)文化園攜手廣東十佳服裝設計師邵詩茹,呈現了一場香云紗“新中式”時尚作品的驚喜發布。
作品通過年輕化的設計和剪裁,改寫香云紗面料成熟老氣的刻板印象,讓香云紗服飾變成年輕人喜愛的“新中式”時裝。設計師還運用數碼噴繪印花工藝豐富色彩,創造出既富有傳統韻味又不失時尚感的“新中式”香云紗產品。“云紗星韻”系列香云紗時裝大秀還先后在南沙天后宮“2024年第十六屆廣州南沙媽祖文化旅游節”“2024廣東非遺時尚之夜”等場合亮相。南沙區欖核鎮的香云紗染整技藝已有600年左右的歷史。將非遺元素與現代設計融合,是南沙香云紗推陳出新之路,這也讓南沙欖核的香云紗文化頻頻“出圈”。
云紗星韻攜手設計師邵詩茹打造的新中式服裝作品登上2024廣東時裝周-春季主會場。
而南沙香云紗創新之路,離不開羅樹坤的戰略選擇。對于香云紗的傳承,他選擇橫向發展,持續推出不同花樣的新產品,讓非遺產品更接地氣。現在,云紗星韻香云紗(非遺)文化園的香云紗產品不僅有成衣、手持包,還有發繩、方巾、香囊等小物件,打動了更多年輕人。
香云紗技藝中包括了用河泥沉淀進行過烏固色的環節,晾曬后的織物表面形成一層黑膠,呈烏黑油亮之感。羅樹坤說:“通過工藝升級,在純色暗沉的布料上添加圖案或進行其他工藝處理,讓產品越來越時尚,由此受到越來越多不同年齡層客戶的喜愛。”
在銷售中心的展廳內,可以看到后期噴繪顏色多樣的香云紗服飾。香云紗產品愈加豐富,成色愈發靚麗鮮艷,受眾群體也日益擴大,港澳臺青少年紛紛前來園區交流。羅樹坤介紹,煥發新面貌的香云紗,吸引了不少大學生和年輕師傅來此學習。
如今,云紗星韻香云紗(非遺)文化園已通過國家3A級旅游景區評定,還獲得了2024年南沙文旅體示范單位、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等稱號。“南沙處于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到中山、東莞、順德等地都只需一小時車程。”羅樹坤很看好南沙這一地理位置,對扎根南沙持續發展文旅產業很有信心。他透露,未來園區將從土地整理、基建配套、硬件設施和軟性服務方面著手,對香云紗文化館進行擴容升級,朝國家4A級旅游景區的目標努力。
采寫:南都·創享灣區見習記者 何茵桃
圖片:受訪者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