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到軍中奇人,就不得不說一下魏巍。
對,就是那個寫了《誰是最可愛的人》的作家魏巍。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其實是一名軍人——殺過鬼子、在抗美援朝戰場蹲過貓耳洞的軍人。
這位大神的神奇之處,在于令90%的普通人望塵莫及。
首先,魏巍是一個神童,自幼讀書、寫文章,15 歲就成了好幾家報紙的專欄撰稿人。
就這一條,在座的幾個人能跟他拼?
第二,魏巍的身份,首先是一名戰士,然后后才是作家。
他自己也很喜歡別人叫他“拿筆桿子的軍人”。
魏巍可不止是坐在屋子里搖搖筆桿子,他可是真正的士兵,曾經在戰場上浴血奮戰,一直殺到 1949 年還活下來的文人。
就這一條,在座的幾個人敢跟他拼?
第三,魏巍成年的時候,大概是 1938 年左右,在那個戰火紛飛、時局混亂、一切都昏天暗地的年代,他一個在豫省文學圈頗有地位 18 歲的年輕的文化人,竟然從老家鄭州跑到山西趙城縣參加了八路軍!
這是何等的氣魄和眼光?在座的有幾個有這眼光和魄力?
更別說他 19 歲就擔任楊成武麾下的晉察冀八路軍獨立師第一師第一團第一營的教育干事。左手拿槍,右手拿筆,直接跟鬼子干,打仗時沖鋒,打完了寫文章。
就這份勇敢,幾個文人有?
第四,1950 年的時候,本已在總政坐辦公室當領導的魏巍,居然又在 30 歲那年冒死去了抗美援朝戰場!他跟其他戰士一樣窩在悶熱潮濕的貓耳洞里,敵人來開槍,休戰的時候寫作。
要知道,當時魏巍的軍銜已經是兩毛二,之前擔任的是騎兵團的政委。
就這不怕死的氣概,有幾個文人能做到?
這樣的魏巍,為我們留下了《誰是最可愛的人》、《地球的紅飄帶》。他自己也是最可愛的人中的一員!
下附魏巍大事記年表:
作家魏巍,1920.1.16出生于河南鄭州,畢業于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他是當代詩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說家。
魏巍原名魏鴻杰,父親擅長書法,母親喜愛閱讀,因此他自幼喜歡讀書,閱讀量極大。
1933年, 13歲的魏巍考入鄭州縣立鄉村師范學校,堪稱神童。
從15 歲開始,他不斷向雜志投稿,很快就成為小有名氣的作者,同時擔任好幾家報紙的特約撰稿人。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 17歲的魏巍毅然前往山西趙城縣,參加了八路軍。
1938年,他成為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成為第三期學員,同年入黨。
魏巍可不是書生,他一直在前線打仗。
1938 年年底,他從抗大畢業后,被分配到晉察冀敵后抗日根據地。
1939年11月,魏巍隨部作戰,參加了雁宿崖殲滅戰和黃土嶺圍攻戰。
勝利后,他創作了報告文學《雁宿崖戰斗小景》和《黃土嶺戰斗日記》。同年還創作了《滹沱河》《高粱長起來吧》《黃槐花飄落的時候》與《月夜短曲》等一批詩歌。
1949年4月,魏巍擔任晉察冀野戰軍騎兵第六師第十六騎兵團政委,該團是由傅作義起義部隊改編過來的,成分復雜,魏巍的統戰工作非常艱巨。
1950年底,魏巍以戰地記者的身份親赴抗美援朝前線,與志愿軍戰士一起在貓耳洞生活、戰斗。
回國后,魏巍發表了《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引起轟動,毛澤東批示要求“印發全軍”。
最可愛的人,從此成了志愿軍、乃至全體中國軍人的代名詞。
1978年,魏巍創作完成了抗美援朝題材長篇小說《東方》,憑借該書榮獲1983年獲首屆茅盾文學獎。
2008年8月,魏巍因肝癌在北京去世,臨終前留給孫子的遺言是:繼續戰斗,永不投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