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法治泗洪微信公眾號
編校 | 劉婉兒 審核 | 陳寧 馬響響
2025年4月20日,泗洪縣石集鄉張圩居張某使用植保無人機播撒除草劑時,因風向突變導致設備短暫失控,部分藥劑不慎飄散至鄰戶石某的麥田。數日后,石某發現一大片小麥出現發黃枯死跡象,心痛之余向張某提出賠償訴求。張某起初對操作責任與損失面積存有疑慮,雙方各執一詞。
村調解員許波在村居走訪時得知情況,便主動介入。他第一時間趕赴石某的麥田進行查看,耐心傾聽石某訴求,安撫其情緒。邀請鄉農技人員一同實地勘查,判定出小麥損害與藥劑飄散存在關聯,并聯系張某結合無人機飛行數據與麥田受損軌跡,精準核算出2.38畝實際損失面積。
調解過程中,許波既講法理亦通人情:一方面援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條,說明損失應“按發生時市場價格或其他合理方式計算”,明確賠償標準;另一方面以“鄰里互助”的村規民約喚起雙方共情,引導換位思考。經耐心協調,張某最終認可調解員和農技人員的勘察結果,同意按今年小麥市場收購價對2.38畝損失進行一次性賠償。從現場調解到簽署協議,全程僅90分鐘,雙方冰釋前嫌,握手言和。
這樣的高效調解并非偶然。今年以來,石集司法所積極打造“一所一品”,創新培育“集石解憂·和潤如磬”調解品牌,將“如磬石般堅毅擔當,如細雨般潤物無聲”的理念貫穿調解工作全程,通過三大體系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
織密排查“一張網”
下好源頭治理“先手棋”
石集司法所依托全鄉86個微網格,借助石集鄉自主搭建的“集石”辦智慧信息平臺,構建起一張糾紛排查網絡。平臺實時接收糾紛動態,并將相關信息第一時間傳遞到司法所。司法所迅速就近調配專業調解員,促進矛盾糾紛前端化解。
暢通便民“雙車道”
打造全域服務“同心圓”
為了讓群眾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調解服務,石集司法所架起了線上線下“雙車道”。線上,充分發揮“蘇解紛”小程序優勢,結合視頻調解等手段,打破了時空壁壘。群眾足不出戶就能獲得調解服務。線下,在各村(社區)設立固定調解聯絡點,安排專人值班,隨時為周邊群眾提供咨詢、受理調解申請等。對于行動不便的特殊群體,司法所主動提供上門服務,帶著調解的溫暖走進他們家中,切實保障每一位居民的訴求都能得到及時回應,真正打通了調解服務的 “最后一公里”。
凝聚共治“一盤棋”
激活多元解紛“生態圈”
石集司法所與公安、信訪、勞保等部門攜手,建立定期溝通機制,凝聚起共治“一盤棋”的強大合力。在日常工作中,各部門圍繞轄區矛盾糾紛的熱點、難點問題,信息上互通有無,資源上協同共享,充分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面對復雜的矛盾糾紛,各部門聯合行動,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共同研究解決辦法,為石集的長治久安保駕護航,向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的目標穩步邁進。
自“集石解憂·和潤如磬”品牌創建以來,石集司法所已累計化解矛盾糾紛217件,涉及金額32萬元,糾紛發生率同比下降34.7%。下階段將持續深化“科技+傳統”“專業+草根”的調解模式,讓調解力量滲透到每個村落,真正實現“矛盾在網格中發現、糾紛在鄉域內化解、和諧在互動中生長”的治理新圖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