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西安5月20日電 (記者 阿琳娜)記者20日從西北大學獲悉,中國—烏茲別克斯坦聯合考古隊在烏茲別克斯坦當地時間19日舉辦了公眾考古活動。烏茲別克斯坦40余名中小學生和10余名本科生,走進古絲綢之路上沉寂千年的契納爾特佩遺址,在考古隊員的帶領下,開啟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尋根之旅,以生動的形式架起了歷史遺產與未來傳承的橋梁。
圖為現場講解。西北大學供圖
契納爾特佩遺址由中國西北大學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和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考古研究所組建的中烏聯合考古隊發掘。在發掘現場,學生們認真傾聽中烏聯合考古隊員唐云鵬、Komiljon博士和Bakhodir博士關于契納爾特佩遺址的介紹,詳細了解了中烏兩國考古學家聯手從推土機的鏟子下把契納爾特佩遺址“搶回來”的故事,以及2019年以來中烏聯合考古隊在該遺址開展科學考古調查和發掘的過程和重要發現。學生們還在考古隊員陳新儒的帶領下,進入遺址發掘區,近距離參觀遺跡和出土文物,感受絲綢之路輝煌歷史的魅力。
圖為展板講解。西北大學供圖
唐云鵬介紹,本次活動是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公眾考古的重要實踐。在中烏聯合考古取得豐碩成果的當下,讓文物“活起來”的關鍵在于培育文化認同。
作為中烏聯合考古成果的公眾展示,本次活動彰顯了考古在促進中烏人文交流和人民相知相親的獨特魅力。Komiljon表示:“契納爾特佩遺址見證了古絲路‘和而不同’的智慧,今天的聯合考古與公眾教育正是這種精神的延續。”(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