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終于找到您了!"在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白龍鎮的一處民居前,年近六旬的徐某某緊緊抱住白發蒼蒼的母親,淚水奪眶而出。這一刻,他等了整整四十年。在豐鎮市公安局隆盛莊派出所民警的全力幫助下,這段跨越時空的親情終于重新連接。
模糊記憶中的尋親之路
時間回溯到2025年初春,豐鎮市隆盛莊鎮村民徐軍花懷著忐忑的心情走進隆盛莊派出所。他向值班民警傾訴了自己埋藏心底多年的愿望:找到失散近四十年的親生父母。徐軍花1973年出生,今年53歲,由于年代久遠,徐軍花僅存的線索少得可憐——父母可能生活在四川某地,記憶中還有兩個模糊的名字。母親叫徐光生,今年72歲。
"當時看到徐軍花眼中閃爍的淚光,我們就下定決心要幫他完成這個心愿。"參與此次尋親行動的派出所民警崔建寶回憶道。考慮到徐軍花已五十多歲,且對現代信息技術不熟悉,派出所立即成立專項工作組,制定了周密的尋親計劃。
千里跋涉不言棄
3月15日凌晨5點,天還未亮,一輛警車悄然駛出隆盛莊派出所。車內坐著徐某某和老民警崔建寶,副所長常艷軍。他們帶著簡單的行李和滿滿的期待,踏上了這場跨越千里的尋親之旅。
"我們開了整整18個小時,行程1600多公里。"負責駕駛的副所長常艷軍說,"途中徐阿姨一直望著窗外,看得出他既緊張又期待。"為了節省時間,民警們輪換駕駛,只在服務區做短暫休整。當車輛駛入四川境內時,地域語言的差異給尋親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科技與傳統并重的尋親智慧
抵達廣元市劍閣縣后,民警們立即與當地白龍鎮派出所取得聯系。兩地警方通力合作,采取"雙線作戰"策略:一組民警深入派出所檔案室,在海量的戶籍檔案和歷史資料中尋找蛛絲馬跡;另一組民警走訪轄區社區,向當地居民打聽線索。
"我們篩查了近三十年來的戶籍變動記錄,重點關注了人口遷移情況。"參與檔案查詢的當地民警介紹說。與此同時,走訪組帶著徐某某提供的有限信息,走遍了白龍鎮的大街小巷。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連續數小時的努力,一條關鍵線索浮出水面:鎮上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其經歷與徐某某的描述高度吻合。民警立即帶著徐某某前往確認。
四十年等待終團圓
當警車停在一處樸實的農家小院前時,徐軍花的手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院中,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正在曬太陽。雖然歲月改變了容顏,但血脈相連的親情讓母子二人一眼就認出了彼此。
"是我的兒啊!"老人顫巍巍地站起身,徐軍花快步上前,緊緊抱住了母親。四十年的思念化作淚水,打濕了彼此的肩頭。在場民警和鄰里無不為之動容。
據了解,徐軍花于上世紀90年代從四川到了山西,又輾轉來到內蒙古豐鎮。后因種種原因與老家親人失去聯系。這些年來,無時無刻不在思念遠方的親人,但因文化基礎差,尋親之路困難重重。
警民情深暖人心
"沒有民警同志們的幫助,我這輩子可能都見不到母親了。"徐軍花激動地說。為了表達感激之情,他特意制作了一面錦旗送到隆盛莊派出所,上面寫著"千里尋親終圓夢、一心為民顯擔當"。
隆盛莊派出所所長表示:"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是我們應盡的職責。這次跨越千里的尋親行動,正是派出所踐行'人民公安為人民'宗旨的生動體現。"
在這場跨越四十年的尋親故事中,我們看到了親情的堅韌,更見證了人民警察的擔當。1600公里的距離,擋不住血濃于水的親情;四十年的時光,磨不滅母女連心的牽掛。隆盛莊派出所民警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詮釋了"群眾利益無小事"的深刻內涵,為這個春天增添了一份特別的溫暖。
據悉,今年以來,豐鎮市公安局深入開展"團圓行動",已成功幫助多個家庭找回失散親人。警方提醒,如有尋親需求的群眾,可隨時向公安機關求助,警方將全力提供幫助。
來源 丨豐鎮市公安局隆盛莊派出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