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李登輝上臺后撤掉蔣氏父子的陵墓守衛,并且讓人大肆破壞蔣介石的雕像,宋美齡得知后憤怒不已,連夜告知蔣家:“該實現蔣氏父子的遺愿了。”
盡管蔣介石的雕像數量減少,可蔣家卻沒有任何的動作,任由蔣介石的雕像被一一拆除,這究竟是為什么,難道蔣家已經放棄了維護蔣家的尊嚴了嗎?
蔣介石蔣經國接連死去,讓蔣家頗為動蕩,可兩人死后卻都有遺愿,遺憾的是,盡管40多年過去了,兩人的遺愿都沒有得到解決,他們遺愿究竟是什么,為什么實現起來這么困難?
1996年,李登輝數次上臺,相較于多年前的躡手躡腳,1996年的李登輝頗為激進,作為曾經蔣經國最為信任的助手,李登輝并沒有像蔣經國想的那樣將國民黨發展狀態,反而讓國民黨的影響力大幅度降低。
這是蔣家預估不到的,相比第一次跟蔣家爭奪權力還需要國民黨元老的支持,1996年的李登輝無論是手段還是性格都頗為強硬,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對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逐步去蔣化,從社會、歷史、經濟去除蔣家留下的痕跡。
這對蔣家來說是滅頂之災,畢竟他們在臺灣耕耘了50多年,早已把臺灣當作是自留地,誰能想到李登輝這么不留情面,第一刀李登輝就砍在了蔣氏父子的陵墓守衛上。
蔣家二人陵墓有很大的特點,特點也導致他們陵墓必須得有人看管,要不然極有可能受到損毀,他們父子的棺木都是懸棺,尚未入土。
守衛撤了,就意味著沒人保護了,宋美齡是后蔣經國時代蔣家的主心骨,當初蔣經國死后就是宋美齡出來主持大局,盡管宋美齡及時的把消息傳遞給蔣家,可蔣家卻沒有任何阻止的動作。
一方面是因為蔣家輝煌不在,無論是在國民黨和臺灣份量都大幅下降,想要阻止李登輝沒有任何的辦法,第二個原因就是當時蔣家主脈舉家遠走加拿大,主動放棄自己基本盤,自然也難以對這件事指手畫腳。
好在李登輝考慮到輿論,認為不能操之過急,但也讓蔣介石的痕跡在臺灣下降不少。
蔣氏父子懸棺也源于父子的早就定好的話,他們不想葬在臺灣,他們想回到家鄉,或者是南京或者是奉化,總之是回到內陸,倘若達不成目標,棺木就這樣停著。
但除了外部因素之外,蔣家內部的沖突也較為嚴重,有人說先讓兩人下葬在五指山,有人說把棺木遷到南京,也有人說先放著,但不管是那種意見,蔣家都沒有一個主心骨,有一個一錘定音的認,蔣孝勇死后,蔣家很不團結。
哪怕是宋美齡,也無法解決這樣的問題,也許是在1987年,宋美齡就明白了蔣家外強中干,一去美國不復返,被擰成一根繩子的蔣家人團結不起來,各自有各自的想法。
當然蔣家也不是沒有派人到內地溝通過,并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直到2018年,蔣氏父子的棺木還沒有下葬,是停靈還是入土爭執的都比較嚴重,在沒有達成統一的意見之前,也只能按照目前的現狀進行處理,有時候不想處理問題不是因為不想動,而是沒辦法行動。
信息來源:信息來源:李登輝與國民黨的恩怨情仇——華夏經緯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