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的德國青年研究趨勢顯示,年輕一代面臨著持續的經濟和政治壓力,然而他們仍然充滿信心地展望未來。
持續危機中的樂觀態度
《2025 年德國青年》針對 2027 名年齡在 14 歲至 29 歲之間的人進行了調查,記錄了個人感受和社會滿意度。年輕人對自己生活的樂觀情緒與對社會發展的深刻悲觀形成鮮明對比。與上一年相比,年輕人對經濟形勢、社會凝聚力、特別是政治局勢的不滿有所增加。
烏克蘭和中東的緊張局勢給年輕人帶來了最大的壓力。 62%的受訪者對此感到擔憂。 57% 的人擔心通貨膨脹等經濟問題,48% 的人擔心住房昂貴或稀缺。 48%的人還擔心社會分裂。 47% 的人對氣候變化感到恐懼。
年輕人并不期望在可預見的未來會有任何明顯的改善。對未來政治和社會凝聚力方面的悲觀情緒尤為明顯。參與這項研究的Kilian Hampel表示:“對許多人來說,現實就是永久的危機模式,大家心理壓力水平仍然很高,近四分之一的年輕人表示他們認為自己需要治療。”幾乎一半的受訪者抱怨壓力,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抱怨疲憊。
歐洲的戰爭,經濟擔憂和社會分離尤其動搖了30歲以下人群心中的安全感。盡管如此,65%的年輕人對個人未來的前景感到滿意,這一代年輕人受傳統價值觀影響,團結互助,勇于承擔。
對政治體系的信任正在崩潰
分析顯示,年輕人對政治體系的信任正在崩潰:許多年輕人感到現有政黨沒有代表他們,根據研究,他們很多人表現出對政治的失望和冷漠。越來越多地轉向替代或激進力量。 Hampel解釋道,“近年來的經歷讓他們覺得,他們的擔憂并未得到重視。盡管多年來人們一直在發出警告。最近的選舉表明,年輕一代正處于巨大的分裂和兩極分化之中。”
愿意承擔老年人的責任
盡管如此,他們還是愿意承擔責任:大多數人愿意繳納更高的養老保險,確保老年人受到照顧。研究負責人Simon Schnetzer表示:“年輕一代在老一代人面前展現出團結態度,愿意遵循傳統指引。”
許多年輕人認識到老年貧困或養老金體系崩潰的問題。44%的人認識到要為養老金融資做出貢獻,但四分之一的人表示不愿意,還有三分之一的人不置可否。
與此同時,大多數年輕人反對提高退休年齡(65%)或降低養老金水平(74%)。他們支持聯邦增加養老補貼,政府的養老金支出也將隨之增加。他們期待一份公平的代際合同,并對未來有清晰的愿景。
根本就不懶惰
社會上普遍認為年輕人有“懶惰”的傾向。然而研究數據可以看出,81% 的年輕人人從事全職工作。這個比例比老一代人要高得多。不過他們對未來的生活前景并不明朗,因此很少人存有趁年輕時努力工作為以后的生活打下基礎的想法。
Hampel解釋“他們表現出來的懶惰實際上是一種自我保護,即有意識地避免超負荷工作,避免過度勞累。這一代人的心理壓力已經非常明顯,幾乎沒有空間容納額外的長期壓力。”
許多年輕人最看重家庭、伴侶和個人生活目標,善于從個人環境中汲取力量。而宗教或自然對他們沒有產生任何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